[視頻][水下探寶]三種文物備受關注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4日 14: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進入[中國新聞]>>

  

    中國網絡電視臺(中國新聞):截至目前,明代沉船“南澳Ⅰ號”水下考古項目採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復原文物已達1000余件,其中青花瓷、釉陶罐、銅材最為引人關注。

    根據估計,南澳I號沉船上保存的青花瓷器總數在一萬件以上,其中青花瓷大盤和帶蓋青花瓷缽是最有代表性的器物,青花大盤直徑在30厘米左右,上面繪有人物、花卉或者動物圖案。瓷胎和釉質比較厚重,青花顏色發灰或者發黑,器表施滿釉,底足粘有細砂,屬於當時外銷瓷中的常見類型。此次出水的文物包括碗、罐、碟、盆等,不少器物的底部都能見到底款,包括“福”、“祿”、“富貴佳器”、“玉”等,部分器物底部還有“大明年造”字樣。故宮博物院國家級瓷器鑒定專家陳華莎認為,從“南澳Ⅰ號”目前出水的瓷器看,初步判斷為明萬曆晚期到崇禎年間。船上所載瓷器基本上出自兩個窯口,一類是福建漳州平和窯,一類是景德鎮窯,又以平和窯為主。可以確定這些瓷器是“出口瓷”,因為大量的大碗、大盤並不符合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而是專門為外銷而生産的。在國外也已發現不少類似器物,其産地許多就在閩南。

    這次新出水文物中,一個名為“貼塑龍紋罐”的器物與之前發現的元朝瓷器外形、顏色都非常相似,考古隊員介紹説,在明前期、中期,民窯是不準使用龍紋的,但到明晚期已經有所突破。“南澳Ⅰ號”上發現的貼塑龍紋罐出自明晚期。貼塑龍紋罐的特點是樸實無華,但是塑貼龍紋和窯變釉色兩者結合巧妙生動,仿佛海水鋪天蓋地,一條巨龍穿滔踏浪,給人留下豐富想象的餘地。

    另外,水下考古隊員發現了銅餅和銅片。這些銅材可能是“南澳Ⅰ號”銷往海外的原材料,運到海外後,買入國家再對銅材進行加工。但明朝萬曆年間銅材是嚴禁民間銷往海外的。也有專家認為目前還不能斷定這些銅材是成品還是原料。“南澳Ⅰ號”沉船中發現的銅材到底是什麼用途,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編輯:劉潔)

責編:劉一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