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主持人:進入今天的泉靈看兩會,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有計劃、有步驟的解決好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變為城鎮居民。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前方主持人張泉靈在人民大會堂前方的演播室就請到了兩位嘉賓,中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副組長,全國政協委員陳錫文,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毛光烈,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一位嘉賓陳錫文。
陳錫文
毛光烈
泉靈看兩會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全國政協委員,1950年7月生於上海,1978年恢復高考後,從黑龍江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就讀,此後的求學和職業生涯從未離開過農業領域,他對於中國農業、農民、農村問題的研究和觀點,一直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今年1月31日,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這是新世紀以來第7個中央一號文件,也是陳錫文作為主要起草人,參與起草的連續第7個中央一號文件。如何讓農民工在城市的各項生活當中得到保障,那接下來我們進入泉靈看兩會的演播室現場,我們去聽見一聽嘉賓的解讀。
泉靈:泉靈看兩會歡迎來到人民大會堂二樓的演播室,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説到了一句話,説要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能夠真正成為城市的一分子。但是這句話具體落實起來,就會牽扯到很多細節的方面,比如説他們的就業,他們子女的上學問題,他們該住在哪?針對這個問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陳錫文委員是新世紀以來7個和農業有關的一號文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毛光烈代表他其實另一個身份是寧波市的市長,而寧波市在浙江來説也應該是容納了農民工非常多這樣一個城市,所以我想首先問一下兩位,我想可能現在正好是年關過了之後,大家討論的最多的問題是農民工的就業問題,而當中最突出的,今年大家最關心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很多就業的期望跟實際的需要不一樣,碰到的這樣情況該怎麼辦?
陳錫文:我想新生態農民工這個概念,首先是對這幾年,一些專家學者在調查中提出來的,實際上改革開放32年,農民工的概念出現的很早,但是仔細一觀察,我們現在農民工的主體,更年輕的這些人,跟他們父母一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我記得有的人形容,就是説現在拖著拉桿箱進城的農民工和當年扛著東西進城的農民工,各個方面有很大不同。那麼這部分人呢,首先受過比較好的,跟他們父輩相比,受的教育比較好,有比較遠大的志向,有更多希望轉入城市成為市民的願望。當然也有一些和他們父輩不足的地方,能不能吃苦耐勞的?所以從這些方面看,怎麼樣跟新生代的農民工特點,他們有比較好的文化基礎,有比較遠大的志向,又要結合他們那些還沒有真正融入過生活,沒有享受過艱苦這樣一些不足,來給他們加強培訓,來給他們引導,認識生活,認識社會的複雜性、艱難性,逐步逐步地隨著經濟的恢復,我想可以為他們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
泉靈:您恰巧也回答了我們央視網和新浪網網友,問的最集中的一個問題,就是新生代農民工這次出現在了今年的一號文件當中,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陳錫文:我想其實社會高度關注這個問題,一方面農民工的數量,總量在不斷地增加,另外一方面內在結構在不斷變化。有關的專家估計,我們現在一億四千多萬已經到外地去就業的農民工大約超過一億人,是指這個新生代。新生代農民工應該説是30歲以下,20多歲,17、18歲這個年齡階段的這些人,我剛才講了這群人的特點,但是更重要的一個特點,就這群人進了城市以後,由於以前沒有種過地,對農業、對農村可能沒有那麼深的情節,所以他更願意留在城裏,成為市民。
根據這樣一個特點,就整個社會以及政府的政策就要研究,怎麼為他們實現這種願望,這種願望要努力給他實現,另外一方面要有經濟社會的發展,還要有體制政策方面的轉變,逐步逐步去滿足他們的這種願望。
泉靈:那我們來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説這些農民工應該住到哪去?我知道現在在一些比較繁華的城市,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説他們原來租住在市中心的位置,但是隨著城市的擴張,他們住的位置越來越靠近城市的邊緣,因為不斷的在拆遷,適合他們的房子在越來越少,一個永遠在不斷往城市的外圍居住的農民工,大概永遠不會真正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比如在寧波這個事情是怎麼辦?
毛光烈: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有個理解,什麼叫做城市化?我們發展的城市化是一個混合型的,組團型的城市。即使許多城區的農村已經變成城市,它的區別在於公共服務,比如説非常便捷的交通系統,就15分鐘,20分鐘能夠納入城市,並且已經為公共交通所覆蓋,在這種情況下,可能農民工住到哪的問題?也應該跟他的生活支付能力,政府的保證能力相適應,所以我們現在大概是兩種,一種就是在城區裏邊的,邊緣地區這些農村,在交通非常方便的農村提供外來務工人員的租房住所問題。因為這裡相對房租比較便宜,而且能夠滿足他的要求,另外一種呢,我們現在已經對優秀的農民工實行了積分落戶的制度。就是説,他表現非常好,評上縣市區以上的勞動模範,這樣的對象就允許他把所有戶口遷到我們的省區來,成為本地的居民,城市居民一樣,對他們實行一樣的住房保障和其他保障。
泉靈:也就是説,比如説政府在考慮一些公交的線路安排的話,也會專門去考慮到農民工的聚居地。
毛光烈:應該是本地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是同樣考慮,只要需要我們都給提供服務。
陳錫文:我想提出來符合條件的,或者是具備條件的農民工,或者是農業人口轉移到城裏邊為市民,這個首先我想一定是有個過程。實際上我們現在如果認真找一下能看到,還是有一些,儘管是鳳毛麟角,但是已在城市融入的比較成功的農民工,或農業戶口已經轉進來了也有,就我知道,我們國家如果按省市自治區來計算,實際上至今已經有13個城市自治區宣傳取消城鄉戶口的區別,在一個省區範圍內就實行一種戶口,這個應該説是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我想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很多人都明白,其實農民轉為市民,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戶籍改變,改了之後如果沒有住房,沒有就業,沒有納入社保,你的子女沒有辦法接受義務教育,那等於這個戶籍本是沒有用,所以在改戶籍的時候最重要是像剛才市長講到的,要考慮到農民工在城裏邊的實實在在利益問題,有沒有住房?有沒有工作?就剛才講到這些。
那麼一個人進來,如果説是誰想來就來,這個財政上,這個城市是沒有辦法來承擔的,所以它一定是跟經濟發展,財力增長跟農民逐步轉入城市,這個是同步進行的。所以這裡講的一個條件,什麼條件?我結合國際上看到,很多別的地方去考察,別的國家的城鎮化計劃,一般都有一個前提條件,你要為我這個城市首先在這兒工作多少年,説你要得到這份權利你要為這兒盡義務,你在這兒工作了多少年?第二是不是有穩定的就業?第三是不是有穩定的住所?有了這些條件,平時你是不是一直在購買社保,或者是為社保付費,這些條件做到了一定期限之後。那麼像剛才毛市長講的,可能還有一些特別的條件就可以轉入,轉入之後這個人就享受了和當地居民同樣的待遇,比如説經濟適用房的購買,廉租房能不能居住等等這些,以及就業的機會,提供的培訓,有社保,以及你的子女是不是可以和當地居民一樣,免費的享受當地的義務教育,權利都要相同,反過來頭也要強調,義務也要跟當地居民一樣盡義務,所以我想這個過程已經啟動,但是它是個漸進的過程,最關鍵是要發展各自的經濟,壯大各地的財力,同時提高農民的素質,來逐步逐步實現城鎮化。
泉靈:非常感謝兩位今天接受我們採訪。謝謝!
相關新聞: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