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吳敬璉
吳敬璉,共和國經濟改革歷經風雲的傳奇人物,他身上存放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基因。他被稱為“吳市場”,他幾乎參與了1978年之後所有重要的經濟改革論戰。
近日,由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傾力而作的《吳敬璉傳》出版。吳敬璉的80年激蕩人生,吳曉波的深情描繪,一個紅色經濟學家的良心躍然紙上。新書上架之際,本報記者專訪了吳敬璉和吳曉波,與讀者一起追溯影響共和國經濟史的重大經濟爭論,梳理共和國走過的風雨改革歷程。
本專題采寫:記者 吳波
為“商品經濟”翻案
吳敬璉從國外留學歸來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馬洪交給吳敬璉一疊文稿,題為《關於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再思考》。這其實涉及改革史上一個十分敏感而重大的“名詞解釋”之爭:到底該如何定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總的來説,主要是兩個名詞的選擇:A. 計劃經濟,B。市場經濟。是A還是B,看上去涇渭分明,非此即彼。但是,由於中國改革的漸進性特徵,實際的情況卻遠遠要複雜得多。日後我們知道,從A到B,我們整整走了15年。在這期間,發生了多次激烈的爭辯和反復,還出現了多個階段性、交叉性的“中間態名詞”。從中可以讀出中國改革之艱難和曲折。
馬洪和吳敬璉從瀋陽寫到長春,再從長春寫到大連,一路數日就把文稿基本改定了。
一回到北京,吳敬璉就急忙去馬洪家裏探聽情況。馬洪告訴他,文章已分送給幾位老同志,沒有什麼反對意見。最讓馬洪高興的是,王震還專門給他寫了一封親筆信,説這篇文章寫得好,我們不能只説老祖宗説過的話,應該有創造性。
“吳市場”的由來
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報》以《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也是一種市場經濟》為題,發表了吳敬璉和胡季的那篇報告,這也是中央黨報上第一次正式出現“市場經濟”這個名詞。
對於那種認為腐敗等現象都是由市場取向改革造成的看法,吳敬璉表示不能同意。他説,按照馬克思的説法,商品是天生的平等主義者。因此市場經濟國家的公平競爭立法上就規定不能像在價格雙軌制下那樣,有批文的和沒批文的、有權的和沒權的價格不一樣,那不是市場經濟原則。
1990年年底的一天,吳敬璉的老朋友烏家培給他打來電話。在寒暄數語後,烏小心翼翼地詢問説,“你知道最近外面給你起了一個什麼綽號嗎?”吳敬璉茫然地説,“不知道。”烏説,“計委那邊有人説,目前北京經濟學界有三個代表人物,一個是‘有計劃’(指有林),一個是‘吳市場’,還有一個是‘楊承包’(指楊培新)。”也就是從這時起,“吳市場”這個綽號不脛而走。日後吳敬璉在接受採訪時多次談及,“‘吳市場’對我完全不是美稱,當時是很厲害的貶義:‘和中央不保持一致’”。
“一言毀市”與“間諜門”
2001年的1月,也許是吳敬璉一生中最富戲劇性的一個月份:1月1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2000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晚會,吳敬璉在200多萬張選票中穩居第一,他第一個出場,並得到了最熱烈的掌聲。
1月11日,吳敬璉赴上海開會,在下榻旅館,吳敬璉就莊家操縱股價的問題接受採訪。就在這次訪談中,他直接將股市比喻成了“沒有規矩的賭場”。1月13 日晚間,中央臺《對話》節目重播了溫情脈脈的《感受吳敬璉》。1月14日晚,中央臺《經濟半小時》播出了吳敬璉《評説“莊家”》專題節目。這一節目為後來 “吳敬璉一言毀市”的話柄提供了“依據”。在整個1月下旬,“五大經濟學家群戰吳敬璉”的新聞頻繁出現在全國所有的報紙、網站上。就在此時,中國的股市跌宕起伏。在2001年1月急跌之後再現漲勢,幾個月後,股市大盤再現高位,由於市場擔心證券供應量急劇增加,再加上股價操縱行為氾濫,內幕交易層出不窮,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股價一路走低,到2005年6月,上證指數跌至998點,大熊市歷時整整48個月。
2008年,吳敬璉又莫名捲入了“間諜門”風波,吳敬璉剛參加了國務院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的辦公會議,從外地回到北京,一條短信已經在國內各家媒體主編的手機上快速地流傳:“吳敬璉涉嫌出賣國家情報,已經被有關部門以間諜罪帶離調查。”
一時間國內外輿論譁然。還有人將“間諜門”與另一起財經事件聯絡在一起。8月19日,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忽然對外透露,中央政府正在研究 “出資2000億~4000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這一消息導致第二天的上證股指大漲將近180點。傳言説,摩根大通在其間獲利甚巨,而龔的消息就是吳敬璉洩露給他的。
8月29日下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官方網站的首頁刊出聲明,稱:“吳敬璉教授目前工作及生活一切正常,並將於2008年8月30日如期出席相關學術會議。”
第二天,吳敬璉出現在北京郊區順義的一個會場上。至此,平地生起的“間諜門”事件才得以平息。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