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尼日利亞概況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30日 20: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簡 況

  【國名】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兩邊為綠色,中間為白色。綠色象徵農業,白色象徵和平與統一。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黑色盾面上繪有白色的“Y”型圖案,黑色象徵尼日利亞肥沃的土地,“Y”型圖案象徵流經該國的最大的河流尼日爾河及其支流貝努埃河。盾徽上端為舒展雙翼的雄鷹,兩側各有一匹白色駿馬,鷹和馬象徵尊嚴和力量。盾徽和白馬立在鮮花點綴的草地上,下面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團結與信心,和平與進步”。

  【獨立日】10月1日(1960年)

  【國慶日】10月1日(1960年)

  【國家政要】總統古德勒克·喬納森(Goodluck Jonathan),2010年5月宣誓就任總統,2011年4月當選為下一任總統,同年5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92萬多平方公里。尼位於西非東南部,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西同貝寧接壤,北與尼日爾交界,東北隔乍得湖與乍得相望,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海岸線長8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沿海為寬約80公里的帶狀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區海拔200-500米;中部為尼日爾—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薩蘭高地超過全國面積面積1/4,平均海拔900米;東部邊境為山地,西北和東北分別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河流眾多,尼日爾河及其支流貝努埃河為主要河流,尼日爾河在境內長14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氣溫為26~27℃。

  【人口】人口1.68億(2011年),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全國有250多個民族,其中最大的是北部的豪薩-富拉尼族(佔全國人口29%)、西部的約魯巴族(佔21%)和東部的伊博族(佔18%)。官方語言為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語和伊博語。居民中50%信奉伊斯蘭教,40%信奉基督教,10%信仰其他宗教。

  【首都】阿布賈(Abuja)。人口約300萬。首都原是南方海港拉各斯(lagos),1991年12月遷入內地城市阿布賈。平均最高氣溫為34-37℃,平均最低氣溫為20℃。

  【行政區劃】實行聯邦制。設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1996年10月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全國劃分為1個聯邦首都區、36個州以及774個地方政府。36個州是: 阿比亞州、阿誇·伊博姆州、阿達瑪瓦州、阿南布拉州、包奇州、貝努埃州、博爾諾州、十字河流州、三角州、埃多州、埃努古州、伊莫州、吉加瓦州、卡杜納州、卡諾州、卡齊納州、凱比州、科吉州、誇拉州、拉各斯州、尼日爾州、奧貢州、翁多州、奧遜州、沃約州、高原州、河流州、索科托州、塔拉巴州、約比州、貢貝州、納薩拉瓦州、讚法拉州、埃邦伊州、埃基提州、巴耶爾薩州。

  【簡史】尼日利亞是非洲文明古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著名的諾克、伊費和貝寧文化使尼日利亞享有非洲“文化搖籃”的美譽。公元8世紀扎格哈瓦(Zaghawa)遊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圍建立了卡奈姆-博爾努(Kanem-Bornu)帝國。14至16世紀,桑海帝國盛極一時。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紀中葉英國入侵。19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尼日利亞殖民地和保護國”。1947年英國批准尼日利亞新憲法,成立聯邦政府。1954年尼日利亞聯邦取得內部自治權。1960年10月1日宣佈獨立,並成為英聯邦成員國。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獨立後多次發生軍事政變,長期由軍人執政。1993年11月以阿巴查為首的軍政府接管政權,組成臨時領導委員會和聯邦執行委員會行使國家權力。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國防參謀長阿布巴卡爾接任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確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選政府交權。在1999年2月舉行的總統選舉中,人民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家元首奧巴桑喬當選第四共和國總統,並於5月29日就職。

  政 治

  現行憲法于1999年5月5日公佈,同年5月29日起正式實施。該憲法以尼1979年憲法為基礎修訂而成。主要內容包括:尼是不可分割的主權國家,實行聯邦制;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總統為最高行政長官,領導內閣治理國家;國民議會分參、眾兩院,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議員由直接選舉産生,任期4年;最高法院為最高司法機構;總統、國民議會均由選舉産生,總統任期四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軍 事

  奉行“威懾與防禦”相結合的戰略方針。自1985年以來,武裝部隊總司令一直由國家元首兼任。

  尼武裝部隊由陸、海、空三軍組成,正規軍總兵力為78500人,其中陸軍62000人,海軍7000人,空軍9500萬人。現有警察17萬人。

  實行志願兵役制,每年徵兵一次。1月15日為軍隊節。

  外 交

  奉行不結盟、睦鄰友好和“以本國利益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積極維護非洲團結,促進地區合作,推動西非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積極參與聯合國和非洲地區組織的維和行動,謀求發揮非洲大國作用。

  【與中國關係】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亞與中國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順利。

  2005年4月,奧巴桑喬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2006年4月,胡錦濤主席對尼日利亞進行國事訪問,胡錦濤在尼日利亞國民議會發表了題為《為發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而共同努力》的重要演講,兩國併發表聯合公報。200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亞拉杜瓦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新聞公報。2013年7月,喬納森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3年9月,張德江委員長對尼日利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雙方在經貿、油氣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高科技等領域的合作發展迅速,成果顯著。2005年,中尼雙邊貿易額達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9.6%。尼日利亞已成為中國在非洲的重要貿易夥伴和投資對象。2009年中國與尼日利亞貿易額達到65億美元。

  2008年3月,在尼日利亞東南部阿南布拉州的納姆迪·阿齊克韋大學和中國廈門大學合作成立了尼日利亞第一所孔子學院。2009年10月16日,尼日利亞第二所孔子學院在拉各斯大學正式揭牌。

  經 濟

  尼日利亞是世界第十大石油生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尼日利亞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336億桶,日産原油200萬桶左右,是非洲第一大産油國。尼日利亞獨立初期是農業國,20世紀70年代石油工業崛起,並成為其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目前,石油工業的産值佔到尼日利亞國內生産總值的20%至30%,尼外匯收入的95%和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源於石油工業。近幾年,尼石油年出口額均超過100億美元。尼日利亞天然氣、煤炭等資源也很豐富。尼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尼煤炭儲量約27.5億噸,是西非唯一的産煤國。

  八十年代後,隨著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尼經濟陷入困境。1992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低收入國家。1995年起政府對經濟進行整頓,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於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和國內煉油廠停産,經濟增速減慢。

  1999年奧巴桑喬上臺後,積極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嚴格限制舉借新債,大力扶持農業,加強石油、天然氣、礦業等産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外資、外援和債務減免。由於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揚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經濟形勢趨於好轉。

  主要製造業為紡織、車輛裝配、木材加工、水泥、飲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圍地區。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技術水平較低,多數工業製品仍依賴進口。

  農業在國內生産總值中佔40%。全國7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農業主要産區集中在北方地區。農業生産方式目前仍以小農經濟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尼日利亞未來有望躋身世界五大天然氣出口國行列 尼日利亞外匯儲備逾600億美元 排名非洲第一 

  專家:尼日利亞已探明石油儲量將在43年內耗盡 尼日利亞取代南非成為非洲及中東地區最大電信市場

  文化教育

  【文化】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著名的諾克、伊費和貝寧文化使尼享有“黑非文化搖籃”的美譽。獨立後,尼現代藝術、民間文學、音樂、舞蹈、繪畫等都有較快發展,産生了一批著名小説家、戲劇家、詩人和表演藝術家。1977年尼主辦了第二屆世界黑人和非洲人藝術文化節。1986年,著名小説家、詩人和戲劇家沃爾·索因卡獲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黑非洲文學家。

  【教育】1976年起實行小學免費教育。但由於經濟困難,自1985年起改為收費。1999年9月尼政府出臺全國基礎教育計劃,恢復小學免費義務教育。學制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全國21%的人口只受過小學教育,成年人36.7%為文盲。

  全國現有大學90所,著名大學有艾哈邁德·貝羅大學、拉各斯大學、伊巴丹大學、尼日利亞大學和伊費大學等,在校學生約75萬人;中等專業學校近200所;師範學校近250余所;商業學校80所;普通中學12610余所;小學59340余所。大多數學校教學設施陳舊,師資不足。

  【體育】非洲體育強國,足球運動十分普及。近10年來,尼青年足球隊曾3次在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中奪冠。1996年尼國家足球隊獲亞特蘭大奧運會冠軍,2000年獲非洲盃亞軍,2002、2004和2006年獲非洲盃季軍,2008年獲北京奧運會亞軍。此外,在田徑、舉重等項目上,也有一定優勢。

  新聞出版

  新聞和出版業較發達。全國各種報刊雜誌約2500種,電臺147家,電視臺183家。聯邦和各州政府設有主管宣傳事務的新聞部。主要報紙有:《衛報》(英文)、《每日時報》(英文)、《新尼日利亞人報》(英文和豪薩文)、《民族和睦報》(英文)、《笨拙報》(英文)、《先鋒報》(英文)等。

  尼日利亞通訊社(簡稱NAN):官方通訊社,1978年10月成立。在國內21個州的35個城市派有記者,在6個國家設有分社並派常駐記者,與新華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美聯社等十多個通訊社簽訂了新聞交換協議或銷售協議。泛非通訊社西非地區總分社的工作亦由尼通訊社承擔。

  尼日利亞聯邦廣播公司(簡稱FRCN):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尼日利亞聯邦無線廣播公司,1978年6月改為現名,受聯邦政府新聞部領導。該公司廣播總臺設在阿布賈,全國有35個廣播電臺。對內廣播除用英語外,還有4種地方語言。對外以“尼日利亞之聲”為名,用英語、法語、斯瓦希裏語、豪薩語等七種語言每天廣播18個小時。

  尼日利亞國家電視臺(簡稱NTA):成立於1962年,由聯邦政府新聞部領導。總部設在阿布賈,有工作人員5000多人。全國劃為6個電視區。目前有45家電視臺,其中13家為私人有線電視和衛星轉播站。有兩套節目,日均播放時間15小時。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志願兵役制 1986年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