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保 資料圖

有一群人,一輩子懷揣信仰。他們忠誠俯首,甘為人民的孺子牛;他們九死不悔,為理想披肝瀝膽。他們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共産黨人! 陳光保就是他們中的一員:16歲參加革命,18歲入黨,63歲離休後還扛著鋤頭開荒辦農場,裸捐助學。他把心都掏給了老百姓,把一生交給了黨。

人民的好縣長

早在海康公社社長、縣長、縣委書記任上,陳光保就是公認的好幹部。1970年,時任廣東省湛江市海康縣縣長的陳光保看到南渡河兩岸一眼望不到邊的黃葉,覺得非常心痛。南渡何是雷州人民的母親河,但也是一條災難頻發的河,許多年來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面對群眾期盼的眼神,他決定一定要根治南渡河。

於是,一場人人義務出工修大堤的活動開始了。陳光保身先士卒,日夜吃住在工地,累了、病了也不肯離開半步。經過10年苦戰,南渡河全線築起一道寬10米、長20公里的攔海大堤,被馴服的河水灌溉著兩岸22萬畝良田,再也不是百姓的心頭痛,海康縣也成為了“金色糧倉”。

1977年至1978年,“廣東包産到戶第一村”北和鎮譚葛村譚葛大隊大膽嘗試包産到戶,一下讓這個“乞丐村”“逃荒村”拔了窮根。當村支書懷著忐忑的心情將這件事彙報給時任縣長的陳光保時,得到的不是質疑,不是制止,而是支持。

1979年11月,陳光保在全縣公社書記會議上力推包産到戶。人們不知道的是,轉年陳光保就被點名參加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有人直接拍桌子指責他“搞倒退”。但陳光保橫下一條心:“就算撤我的職,罷我的官,我也要搞包産到戶!”硬把這個“雷”給抗下來了。他説,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讓農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錢花才是硬道理,為什麼不敢幹?最終,譚葛村包産到戶的經驗在全省推廣。

離休了也要為民拓荒

如今的雷州,處處蔗田蔥蘢,蕉果飄香。當地有個遠近聞名的“保伯農場”。在那裏,田埂整齊筆直,蔬果等經濟作物茁壯成長,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很難讓人想到,這裡曾經是一片亂石林立、雜早叢生的荒山野嶺。

在當地有一首農民自撰的歌叫《雷歌》,裏面有這麼4句:“傳説仙過嶺生鬼,歷代從無誰敢開,當代愚公光保伯,荒山墾成百果園。”歌頌了陳光保為這裡做出的貢獻。1994年,63歲的陳光保離休了。忙活了大半輩子,家人都盼著他享享清福。沒想到,他卻作出一個讓人們吃驚的決定。

歷史上,雷州半島曾是流放囚徒、貶官的“南蠻之地”,赤地千里,杳無人煙。在海康縣(現雷州市)任縣長、縣委書記時,陳光保發出“綠化海康”誓言,一座座石頭山被搬走,紅土地換綠裝,海康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仙過嶺地處偏遠,始終沒能開發出來。

“群眾沒過上好日子,我決不休息!”

陳光保説幹就幹。離休後第二年,他和老伴兒張少喬帶著一群人,扛著鋤頭,背著籮筐,開著推土機,上仙過嶺安營紮寨,擺開了戰場。

鋤頭挖,推土機推,肩挑手提搬石頭,陳光保親自上陣,帶領大家拓荒。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苦戰,在仙過嶺令人生畏的亂石堆裏,大夥兒咬牙硬是墾出2800畝荒地。

荒山好不容易披上綠裝。但困境接踵而至,連續幾年,不是寒潮就是颱風,種芒果被凍死,種香蕉被颱風打倒,農場經營困難,債臺高築。有人勸陳光保把農場轉租出去,不僅扔掉包袱,還能從中賺一筆。

陳光保拒絕了。來這裡開荒種地建設農場,目的不是為自己掙錢,是為當地農民致富拓新路、作示範,如今目標還沒實現就要逃跑,哪像一個共産黨人。

陳光保重新調整生産佈局,改種甘蔗、辣椒等抗自然災害能力比較強的經濟作物,終於扭虧為盈。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群眾也到荒郊野外開墾種地。短短幾年,就開墾了10000多畝荒地。他還在周邊的6個村,出資修通了20公里路;自費打深井100多眼,協調相關部門修建了5個飲水水塔,解決了村民的抗旱和飲水問題。

就在陳光保為農場經營不斷改善而高興的時候,自己卻陷入了人生低谷:2006年因腰椎增生手術失敗,致下肢癱瘓,人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2007年,陪伴陳光保近半個世紀的老伴張少喬為操勞過度,突發心肌梗塞,撒手長逝,這讓他異常痛苦。但就是這樣接連的打擊,陳光保也沒有輕言放棄!

在陳光保的帶動下,仙過嶺全部被村民開墾出來。附近6個村靠開荒種植發家致富,消滅了茅草房,蓋起了“香蕉樓”、“甘蔗樓”,農場也扭虧為盈。

荒蕪千年的仙過嶺,終於舊貌換新顏。

陳光保捐資獎勵高考優秀學子200萬元 資料圖

助學興學的“裸捐”老幹部

如此努力建設農場,陳光保可不是為了自己家的收入。從2000年起,陳光保堅持資助大學生。農場支給他的每月工資和農場盈餘,大多數都用來教學助學。

獎教助學,與陳光保在職期間提倡的“治窮先治愚,興學育人才”一脈相承。據統計,10多年來陳光保累計捐出1162萬元用於獎教助學,惠及6000多名學生;此外還捐款253萬元建設道路,資助老人、殘疾人、貧困戶等。2010年,他將農場改為“重教助學基金會農場”,並表示徹底“裸捐”,不留給子女一分錢。陳光保關心教育、情係學子的善舉在當地産生了示範效應,帶動了一批企業家捐助大學生,雷州大地掀起了重教助學潮。

=============================================================================================================

“只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鬥,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薄力量。”如果你身邊有行業中涌現出的先鋒人物,歡迎向央視網推薦。
  投稿郵箱:17145236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