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師龍:忠誠敬業“拓荒牛”

徐師龍帶領村“兩委”打造了當地“手工掛麵一條街”

他是把村民冷暖始終放在心底,一心為民、有求必應的“貼心書記”;他是富裕不忘鄉親,舍小家為大家,帶領村民走上富裕路的“人民書記”;他是抓班子帶隊伍,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基石書記”;他是對親友鐵面無私,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心為公的“摳門書記”。他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産黨員的職責的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他叫徐師龍。

“棄商從政”紮根基層為人民

徐師龍當過兵,6年軍旅生涯練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毅力,也為徐師龍的創業之路奠定了基礎。1978年,他做起了木材生意,憑藉銳利的目光、精明的頭腦,他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在淮南木材生意界站穩了腳跟。1980年,經濟實力逐步增強。他成為了蘇南村赫赫有名的“徐百萬”,走上了人生的輝煌。1992年,換屆選舉時,他以高票當選村支書。此後,他的人生就以村為家、以民為重、以淠河生態為主,他用博大無私詮釋了一曲基層村支書最華美的篇章!

人生面臨著眾多的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情感的煎熬和意志的考驗。在物質條件極為豐富的今天,每一位共産黨員都在進行著一次次實實在在的檢驗。是貪圖享受,還是隨遇而安,是勇挑重擔,還是艱苦奮鬥,是一心為己,還是全心為民。徐師龍完成了他人生十字路口上最艱難的一次抉擇,在他生意正紅火時,他卻選擇成為了一名小村官。

明確發展目標 帶動村莊全面建設

蘇埠鎮蘇南村有4896人,黨員112名,是一個村容村貌落後、集體經濟薄弱的後進村。徐師龍當選村黨組織書記後,和村黨組織一班人真心誠意為民謀福利,贏得了廣大村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村莊面貌迅速改變。多年闖蕩市場的經歷,讓徐師龍感到,當好一名村支書,首要任務是發展集體經濟,只有經濟上去了,村民富起來了,村班子才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為民辦事才有根基。

蘇南村李莊組加工傳統手工豆腐有300多年的歷史,一直是蘇南村的傳統優勢産業。但長期以來,受限于一家一戶單幹,污水亂倒亂排,既污染環境,也制約發展規模。2007年,徐師龍帶領村“兩委”成員在徵得大部分群眾同意後,決定興建蘇南“豆腐一條街”,把原有的老莊基全部拆掉還田,統一規劃新建居民點,實行集中經營,加工和人居分離,成為了全市聞名的花園式豆腐加工廠。繼豆腐一條街之後,徐師龍又帶領村“兩委”成員精心打造了黃院“手工掛麵一條街”。每天從蘇南運出的手工豆腐、掛麵暢銷周邊及六安城區、合肥等地,戶均年純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徐師龍(中)查看糧食種植情況

不僅如此,他還狠抓招商引資,明確發展目標。他在村內沙灘荒地上,規劃了一處非農業園。園區佔地200畝,已有幾家企業進區入駐經營,並取得了很好經濟效益。8家白鵝養殖場已建鵝舍15間,清挖養鵝改水塘共佔地150畝,本年飼養白鵝3000余只,山羊500隻。鵝苗出欄2000隻,存欄1000隻,山羊出欄200隻,存欄100隻,可創經濟純收入15萬元。特別是去年引進的大型蒸汽磚項目佔地近50畝,解決近30多人就業問題。這個項目使用新型蒸汽技術制磚,環保無污染,既發展了經濟,又保持了生態環境。目前日産量達12萬成品磚,産銷兩旺。區內實現工業總值1000多萬元。他的努力帶動了蘇南村的全面建設。

昔日的“三難”村變成聞名遐邇的建設示範村

“多吃苦、少滑頭,多信任、少猜疑,多自信、少自負,多民主、少專橫,多奉獻、少自私,多理解、少誤解,多關心、少冷漠,多負責、少推諉。”這是徐師龍對蘇南村兩委成員提出的“八多八少”要求。他帶領黨員群眾先後制定和完善了《蘇南村村民自治章程》、《黨務、財務、村務公開制度》等,堅決&&執行,自覺接受村幹部和群眾監督。

昔日的“三難”村,如今變成了全市聞名遐邇的生態文明村、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這無不傾注了徐師龍的辛勤汗水和殷殷心血。蘇南村的快速發展和成功實踐,讓人們深切感受到,在農村基層工作,只要俯下身子,埋頭苦幹,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處處為群眾謀福利,就會得到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各項工作就能得以順利推進。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果,讓村民盡情享受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生活,也讓幾十年如一日以村為家的徐師龍倍感心慰。他始終奉獻在村級工作的第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的事跡反映了共産黨人堅定的信仰和人生追求,詮釋了一位黨的基層幹部履職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本色,展現了新時期共産黨人的精神風貌和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