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約奧運首日,孫楊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決賽中以0.13秒微弱差距惜敗于澳大利亞選手霍頓,獲得銀牌。儘管拿的是銀牌,但一枚銀牌也足以證明孫楊仍是世界泳壇不可忽視的力量。面對霍頓的無端指責,孫楊稱,“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是需要被尊重的。”他雖輸了金牌,卻贏了涵養和風度。這也正體現了習近平所説的“自強不息”的奧運精神。
所謂“奧運精神”即“奧林匹克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語境中,“奧林匹克精神”有專門的含義,顯然《奧林匹克憲章》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是“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
而談及習近平心中的“奧運精神”,則要從總書記的體育情緣開始説起。
習近平是個“體育迷”,2008年7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習近平去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秦皇島賽區考察,看望了積極備戰的中國女足,接受了寫滿隊員簽名的足球。並且還當場踢起足球來。
習近平可不只喜歡足球,他的愛好非常廣泛。2014年2月,他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説:“我喜歡游泳、爬山等運動,游泳我四五歲就學會了。我還喜歡足球、排球、籃球、網球、武術等運動。冰雪項目中,我愛看冰球、速滑、花樣滑冰、雪地技巧。”
由此可見,習近平對體育的愛好與重視。習近平説,“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正式宣佈: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繼2008年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後,中國又將迎來冬季奧運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奧運舉辦大滿貫”國家。
這其中,習近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8年時,他是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2014年俄羅斯索契之行,他在43個小時裏出席了12場雙、多邊活動,為我國申辦冬奧會做工作,開創了我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
習近平認為,體育運動在中國是一項神聖的事業,“重在參與、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應是奧運會應提倡的“奧運精神”。這和“奧運之父”顧拜旦對“奧運精神”的闡釋如出一轍。“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鬥;但最本質的事情並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拼搏。”
習近平在申辦冬奧會時説:“奧林匹克運動就是要推動群眾性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自2008年舉辦奧運會以來的8年間,奧林匹克精神已在大眾中生根發芽,更多形式的運動已融入到越來越多人的生活中,全方位新樣態的健身格局正在擴大全民健身的廣度和深度。
在競技體育領域,更多人可能關注的是金牌、奪冠。然而,習近平認為,“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
從某種意義上講,“金牌”是體育健兒通過不懈追求、頑強拼搏而獲得的最高獎賞,其中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教練的培養、團隊的配合、群眾的智慧,每一枚“金牌”都是沉甸甸的,每一枚“金牌”都是為國爭光、令國人自豪的。
然而,經歷北京奧運會的巔峰洗禮,中國正走向體育強國,“金牌”在國人眼中已不是“唯一標準”,我們要“金牌”更要精神文明雙豐收。
國家射擊隊總教練王義夫對習近平談到的踐行“自強不息、超越自我”的奧林匹克精神也是頗有感觸:“我從心底裏非常盼望全社會都能有不以獎牌論英雄的體育觀、奧運觀,這有利於為從事競技體育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創造好的氛圍,這也是體育強國的重要標誌。”
“體育強國”是我們每個人的中國夢,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體現,也需要我們全民“奧運精神”的提高。中國健兒征戰裏約,我們期盼他們發揚拼搏精神,爭取好成績拿到更多金牌,但更希望看到他們在奧運賽場上展現中國文明進步的形象。一起為中國健兒加油吧!
本文參考:
習總書記詮釋“奧運精神”: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 央視網 2016-08-05
盤點:習近平的“奧運情緣” 新京報 201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