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龍麒問

7月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人社部和財政部四部委發佈《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要求控制醫藥費用總量、優化結構、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具體來説都會有哪些改變?對於患者來説是否會增加負擔?

小編答

現如今,由於診療費收入低,醫生不好好看病,只顧開大檢查、大處方已成為醫療問題中的一大痛點,這種“以藥養醫”的情況直接導致了醫患關係的緊張。

新華社在相關報道中舉過一個例子,有位患者做手術,手術費才1200元,而手術中使用的兩片止血材料分別是512.6元和618.2元,差不多就趕上了整臺手術的費用。做一台胃癌手術,需要三名大夫兩名護士和兩名麻醉師,歷時約三小時,一共只有幾百元手術費。而醫生日常的診療費,僅僅有幾塊錢。

在醫改工作中,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價格一直是焦點。近年來,伴隨著藥價改革的加快,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漸漸提上議事日程。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四部委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在《意見》中從5個方面提出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任務。

一是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其中,對公立醫療機構,其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

二是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公立醫院統籌考慮取消藥品加成及當地政府補償政策,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

三是改革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

四是推進醫療服務定價方式改革。擴大按病種、服務單元收費範圍,逐步減少按項目收費的數量。

五是加強醫療服務價格監管。未來,將依法嚴肅查處亂收費行為。

此外,還有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分級診療、醫保支付、醫療控費、定價方式等系列政策會形成一個矩陣,同步推出。以定價方式為例,要擴大按病種收費,逐步減少按項目收費,這有什麼意義?按病種收費,便於建立一般意義上的治療路徑,大致的費用區間也就有了。比如,差不多的病,一般花費在300元到500元,突然有一例收了5000元,憑藉數據就能發現是過度診療。

此番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著力點定在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上,讓醫務人員靠技術而不是靠拿回扣吃飯,拿陽光薪酬過上體面生活,也就沒有隨便給患者開大檢查、大處方的衝動了,從醫生這一環節緩解了“以藥養醫”的情況。

對於價格改革來説,老百姓最關心的永遠是會不會多掏錢。為了確保改革後患者負擔總體上不增加,《意見》明確了“控總量、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原則,提出了多項配套保障措施。

簡單解釋起來,就是看病的費用漲了,但是國家會做一個整體的調控降低藥費價格,以便保持總體價格上的持平。也就是説,未來你可能要花和今天差不多的錢去看病,但是在同樣的情況下,患者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

價格改革,實際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在醫療這個利益圈內,醫療機構、群眾、醫保、財政是其中主要的利益主體。在這四個選項中,群眾的整體負擔不能增加,這是改革的底線;醫保基金與公共財政要以可承受為基礎,不能驟然增加供給;更多的調整將逐步在醫療機構的內部進行。

本文參考: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瞄準醫患雙贏(民生三問) 人民日報 2016-07-07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讓醫生靠技術吃飯 新華網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