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房價上繼續“負隅頑抗”的開發商們,卻在高地價面前舉起了白旗。自去年底開始,各地的土地拍賣價格不斷下降,開發商不願競拍而導致流拍、開發商寧願損失保證金也要退地的現象頻頻發生。專家指出,高房價和高地價唇齒相依,開發商棄高地價守高房價的行為看似“丟卒保車”,但二者密不可分的關係決定,高地價的崩塌將使高房價沒有了根基。
對於地價和房價之間的關係,業界一直存在諸多爭議。由於房價的漲速遠高於地價,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房價和地價的關係並不大。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房價暴漲的過程其實實現著這樣一個循環:“高房價拉高地價,高地價再推高房價”。地價和房價之間的相互推動,使得二者之間維持著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關係。儘管短期非理性暴漲會造成價格一時扭曲,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地價作為房價最重要的定價依據的地位並沒有發生改變。
正是這種重要地位,使得近一年的地價下滑,已經漸漸侵蝕掉了高房價賴以生存的根基。一方面,地價下跌使得未來房産項目的成本下降,其採用低價入市策略的概率較高,這使得當前高房價的維持受到致命威脅,也使得降價銷售獲得了理論支撐;另一方面,地價下跌使得消費者看空後市的氣氛日益濃厚,對房價下跌的預期隨著地價下跌的幅度而不斷強化,這導致購房行為的減少,使得維持高房價的成本增加,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維持最終難以為繼。
除此之外,地價的下跌深刻地影響著開發商的預期,導致維持高房價不僅失去了客觀的生存土壤,也失去了主觀的信心支持。某開發商私下表示,地價其實就是房價的風向標,地價既然轉向,房價遲早會步其後塵。近日北京推出的多塊住宅用地遭冷遇再度表明,基於對房地産後市的悲觀判斷,開發商普遍不願意開發新的項目。試想,如果一家工廠連原材料都不敢再購進,這家工廠還會繼續推出産品嗎?
事實上,從海外樓市來看,地價下跌也往往是高房價終結的先兆。以香港為例,百年來其地價和房價一直在螺旋式上升,但在長期上漲的過程中,每10年左右會出現一次明顯的房價階段性拐點,而轉折的先兆及其確認就是地價的下跌。一般來説,香港出現地價大幅下跌後,就會出現開發商競相降價的局面,甚至出現一手房價格低於二手房的現象,同時伴以少數高位購房人成為負資産人士的現象。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的高地價和高房價的背後隱藏著地方政府的巨大利益,這使得地價下跌對高房價的向下牽引容易受到有形之手的干擾,近期一些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所謂的救市政策就是例子。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有形之手的效果極其有限。這似乎從一個側面説明,在近一年的地價下跌過程中,伴隨著宏觀經濟和國際環境的巨大變化,地價下跌傳導至商品房市場,從而結束高房價現象只是時間問題。(李良)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