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要不要"救市"?

 

CCTV.com  2008年10月13日 07: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10月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63票對171票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經過修改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為該方案付諸實施完成了關鍵的一步。這和近期美國政府決定接管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實施了一種美國歷屆政府很少使用的強力干預措施是一致的。

  美國實行市場經濟制度,怎麼能如此干預市場?中國住房價格也在明顯下降,中國政府該不該出手救市?對這些問題見諸報端的回答有時候不免存在“屁股指揮腦袋”的情形。但是,任何人都有説話的權利,討論越深入,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才會越清楚。

  美國救市無礙市場體制大局

  世界上沒有政府完全不干預經濟的國家,美國也是這樣。如果説市場經濟就是由自由競爭企業構成的經濟體,那麼,這种經濟體只存在於教科書中。在經濟框架中,政府、企業和居民是三個基本單元,其中,政府方面總有一定的壟斷性。企業也可能獲得自然壟斷地位,例如企業通過兼併競爭獲得了寡頭地位。如果政府方面和企業發生聯盟關係,使企業在經營中大量利用政府的行政資源,壟斷性將更強。通常,所謂市場經濟體制是後一種壟斷性比較弱的經濟,並不是説它是沒有任何壟斷企業的經濟,更不是沒有政府干預的經濟。

  總體上看,目前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體制要比亞當?斯密200多年前提倡自由競爭的時候自由得多,其中美國是自由經濟的典型代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發生慘重的經濟危機,不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太自由,而是因為當時的政府不適當地干預經濟,且干預得相當笨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政府逐漸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干預經濟的手段,所以,經濟週期被大大地“熨平”了。我相信,目前美國的走勢決不會導致上世紀30年代那樣的經濟困境。

  當然,決不能説美國對經濟的干預沒有任何問題。近些年來,美國政府對房市的經濟政策顯然存在缺陷。美國的“兩房”公司是在政府的影響下成立的,其壟斷地位十分明顯。在未歸還的住房貸款中,由“兩房”發放或擔保的比重幾乎佔到了一半,一個時期裏他們為超過70%的新屋抵押貸款提供了支持。有評論認為,這兩家公司在這個領域裏擁有霸主地位。這樣的壟斷公司有低效率的通病。儘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曾數次大幅下調利率,但在去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他們的30年期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貸款的成本仍遠高於6%,這自然使借款人不堪重負。在瞄準借款人的操作上,兩家公司的失誤也很明顯,他們給許多沒有還款能力的人發放了貸款,這種做法既推動了房市的虛假繁榮,又擴大了貸款風險,製造了金融風險。

  經濟危機的發生從來與金融業有關,昨天的故事不斷在重復。金融企業一陣子會推動需求擴張,一陣子又會過分抑制需求回升,由此産生社會經濟動蕩已經是近200年來市場經濟國家的老故事了。金融企業的行為對社會經濟穩定既然有很大影響,就應認定它應該承擔公共責任,但企業的首腦們不會把這個放在心上。如果政府也不把這當回事,麻煩就大了。這是美國政府應檢討的地方。美國政府養了這兩隻老虎,把它們放出籠子又疏于監管,直到它們禍害了經濟才清醒過來。布什是一位政治總統,在經濟方面他比不上同黨的前總統裏根。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現在不干預的確不行。“兩房”的荒唐所帶來的惡果,讓政府吃下去,最終卻是由美國納稅人來埋單。這是一個教訓,美國政府應該記取。

  中國政府要不要“救市”?

  中國的房市狀況,有比美國糟糕的一面,也有比美國寬鬆的一面。我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這個觀點,只是由一般觀察提出一種推測。糟糕的一面是,在我們的房貸市場,有一些借款購房者是投機者,一些城市的房價由他們興風作浪,引起恐慌性購房,從而猛漲了起來。如果房價下跌到一定水平,他們將“斷供”,從而給銀行帶來問題。但這部分投機需求不應該太大。寬鬆的一面是,我們滿足消費性需求的購房者不大容易發生“斷供”,他們是民間融資的依賴者,特別是家庭親屬關係可以是他們的資金後盾。還有一部分購房者是為了財産保值,多買了一兩套房子,他們“斷供”的可能性也很小。糟糕的和寬鬆的兩方面情形都存在,但還是後者為主。這決定了中國房市不會導致像美國那樣的金融危機。

  如果中國房價掉得太快,使一部分由抵押貸款購買到的房子的貶值率超過了購房者實際付款率,且預期房市陷入長期“熊市”,理性的購房者會把房子甩給銀行。但這部分量並不大。有的人購買了房子是為了自住,並借了銀行的錢,如果房價下跌到一定程度,他們也會把抵押房甩給銀行,另外再借款買房。但如果這部分人上了銀行的黑名單,他們要再從銀行借出錢也很難。此外,去年房價躥到高點時,已經出現了“有價無市”的情況,從高價位上買房的人數在下降。這裡關鍵的因素是時間。房價降得越慢,銀行的風險越小。如果首付比例是30%,只要1年裏房價下降不超過30%,銀行收回房子拍賣所得就可以補償放款損失。此後二手房價每年的下降率如果不超過平均還款率(每年還款額佔借款總額的比率),銀行也不會有損失。綜合這些情況,如果房價(特別是二手房價)1年內的下降率不超過購房首付比率,且後續下降能控制在一定範圍裏,中國不會因為房價問題産生金融危機。如果説有誰一定會遭受損失,那就是一些房産企業,特別是一些拿高價地的房産企業。這些企業的資金如果來自銀行,自然銀行也要受拖累。但從一些資料看,這種情形不至於影響中國經濟大局。

  最近一些日子,有人不斷在房地産領域呼喊“狼來了”,意在要求政府出手救市。實際情況是“狼”並沒有來。按北京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今年8月北京的房價,同比仍增長11.7%,環比則沒有增長。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仍同比上升5.3%。深圳房價同比降幅也不過4.1%,那還是因為深圳房價過去漲得太離譜。

  如果現在政府出手“挽救”房市,不讓房子降價,反倒很危險;如果還助長房子繼續漲價,危險會更大。從一般邏輯上説,如果房價繼續攀升,投機現象就會蔓延;相反,如果房價穩中有降,投機者就會消失。中國的房價在過去一個時期上漲得太離譜,明顯積累了風險因素,降價是不可避免的。幸虧國內的輿論、政府政策調整和國際經濟環境幾個方面的共同作用勒住了房價這匹野馬的韁繩,否則會有大麻煩。

  政府不“救市”,也不是説政府完全撒手不管。我看要注意兩條。一是不能允許房價在短期內繼續上升,為此一定要繼續監控銀行在住房市場上的經營行為,已經出臺的限制性政策不要輕易改變;二是要注意調控住房供應量,例如,城市政府供應“限價房”和“經濟適用房”不宜提速過猛。重點是保障城市貧民的“廉租房”。現在各地有了一種苗頭,在高房價的背景下,有各類政府機關和一些事業單位想辦法恢復福利住房。還有的地方政府把房地産也看成“印鈔機”,用地方優惠措施大力推動其發展。如果這種勢頭蔓延開來,恐怕會嚴重傷害我國的房地産業。這個問題要重視,要有對應措施。過去的房改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走市場化改革的道路是對的,倒退回去是沒有出路的。

責編:汪蛟龍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