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30年來在幾大洲從事調解工作”,芬蘭前總統阿赫蒂薩裏10月10日成為2008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這一結果讓一些期待中國異見人士得獎,藉以向中國施壓的西方政客大失所望,其中包括提名兩名中國異見人士的英國籍歐洲議會副議長斯科特。美聯社10日報道説,一些反對這一結果的人甚至埋怨和平獎評委會錯失了借人權敲打中國的“黃金機會”。但事實上,熟悉諾貝爾和平獎評選規則的人都清楚,不論從提名時間還是年齡上,中國異見人士都不可能獲獎,此類提名和炒作,只是西方一些人的“自作多情”。
上月24日,多家西方媒體援引挪威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騰內森的預測稱,中國異見人士“可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騰內森表示,由於和平獎評選機構———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很可能在今年12月10日頒獎,而當日是《世界人權宣言》通過60週年,“如果頒給一個人權活動分子,最有可能的人選是中國異見人士胡佳”。騰內森的預測被媒體廣泛炒作,似乎和平獎不頒給中國異見人士就説不過去。可結果卻和他的預測相去甚遠。
美聯社10日報道説,由於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阿赫蒂薩裏,一些人批評5人和平獎評委會“在北京因成功舉辦奧運會而榮耀的年頭,錯失了獎勵中國異見人士,突出中國人權問題的黃金機會”。斯科特宣稱:“通過鼓勵中國改革來使世界更加美好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由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9月25日曾警告有關方面“不要做違背諾貝爾和平獎初衷,損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一些人宣稱中國異見人士“落選”是由於評委會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這一臆測遭到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主席穆喬斯的斷然否認。
在此次和平獎候選人名單上,反俄羅斯的車臣問題人權律師尤蘇波娃也赫然在列。俄新社10日評論説,在和平獎候選人名單上,越來越多的人與其説與和平有關,不如説與維權有關。“在這方面已出現新的深淵,因為現在維權者不太像無私的和平傳播者,更像是具有政治和意識形態色彩的鬥士”。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的候選人名單令諾貝爾和平獎看起來像是西方打壓中俄的工具。
一名熟悉諾貝爾和平獎評選規則的專家1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作為一名諾貝爾和平獎專家,騰內森不會不清楚胡佳基本沒有獲獎的可能。首先,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在今年2月便已結束,胡佳今年4月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在中國被判刑,此前他在西方知名度很小。據了解,評委會在4月前曾開會,刪掉了近200名候選人,他很可能已被刪除。另外,他今年35歲,太過年輕,不符合諾貝爾和平獎一貫授予年齡較大並已“功成名就”者的“潛規則”。評審委員擔心,如獲獎者年齡過小,在獲獎後有什麼醜聞曝光,會殃及諾貝爾和平獎的聲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騰內森擔任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的最後一年,也是本屆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任期的最後一年,借中國來炒作自己,或許能為卸任後的騰內森找到一份好一點的工作。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宣稱自己是中國異見人士提名者的歐洲議會副議長斯科特是個逢中必反的人物,曾多次在歐洲議會就所謂中國人權問題對華施壓。包括今年的阿赫蒂薩裏在內,諾貝爾和平獎近年來獲獎者的提名人鮮為人知,像斯科特這樣高調為自己造勢的人少之又少。
事實上,阿赫蒂薩裏的獲獎同樣引起了很大爭議。雖然諾貝爾委員會宣稱這一結果是對他在過去30年中解決歐、亞、非洲之角(索馬裏)等地衝突所做努力的肯定,但媒體認為他能獲獎更主要是由於提出了科索沃“在國家監督下獨立”的建議,而挪威也是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之一。俄新社10日稱,選擇阿赫蒂薩裏説明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回歸了尋找“典型和平締造”的方向,“雖然找到了,但結果還是不好”。
相關鏈結:
責編:張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