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廣東部分學校教師績效分配方案偏向行政人員

 

CCTV.com  2010年02月22日 07:3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2009年1月1日起,由國務院審議並通過的《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正式施行。2010年1月底,教育部宣佈:佔績效工資總量70%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已于2009年底全面兌現,佔總量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也爭取在2010年春節前兌現到位。

  這是一場涉及廣大人民教師切身利益的改革。目前,絕大多數省份完成情況良好,受到廣大人民教師的歡迎。但也要看到,少數地方落實情況還不夠理想。這些地方的改革進展如何?教育部“春節前到位”的承諾是否已兌現?不能兌現的原因又是什麼……

  今日起,本版推出“教師績效工資改革調查”系列報道,本報記者深入調研廣東中山、山東濱州、甘肅蘭州三地,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改革現狀。

  閱讀提示

  “工作20多年的一線教師待遇,可能還不如20多歲的學校團委書記。”廣東省自實行教師績效工資以來,一些地區和學校分配方案出現“偏行政、輕教學”的現象。一項好政策,如何不變味,而是變得更好,值得深思

  再過一兩天,廣東各地中小學將陸續開學,2009年下半年的學期績效工資也將於開學後發到教師手上。“我們高三已提前開學了,估計這幾天就要發學期績效工資了。”廣州市某中學的許老師告訴記者,“我是一等,有1000多元。”

  沒有在“節前兌現”,不過,老師們並未因此多有怨言。因為,上學期的績效考核一般都會延後,開學後再發,大家都能理解。

  不過,記者在廣東中山市調查時發現,目前大家議論較多的,是分配方案。

  不久前,中山市兩位政協委員在當地兩會上反映,工作20多年的一線教師待遇,可能還不如20多歲的學校團委書記。李樹華和歐陽傳聖兩位委員調研發現,國家于去年初開始推行的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在當地實施起來卻變了味兒——各學校在制定績效分配方案時,明顯向行政管理人員傾斜,一線教師獲益不多,引起強烈反響。

  記者調查發現,績效工資“偏愛”校領導的情況不獨發生在中山,在廣州等地同樣存在。

  “教得再好,不如當個領導”

  一線教師勞動難以體現

  中山市1月初開始實施績效工資。僅半個多月後,一些學校在執行時就出現了偏行政、輕教學的現象。

  “學校行政人員最高工資可達一線教師的3.5倍。”據歐陽傳聖調查,眾多一線教師對這次績效工資改革不滿,因為自己的收入原地踏步甚至還有所減少,而中層領導、校領導待遇增加的幅度過大,“績效工資變成了官效工資”。另一位委員李樹華也頗為擔心:在這種績效工資方案下,一線教師辛苦的勞動沒有得到體現,積極性備受打擊。“沒有一線教師每節課辛勤勞動,就靠少數幾個行政領導能行嗎?這種不公平現象必然會導致教育服務質量下降。”

  對於政協委員的質疑,中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回應了兩點:一是為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政府投入了3.33億元,“可以肯定的是,全體教師的工資會全面上漲,因為總量增加了”。二是實施績效工資,並非平均分配,其本質恰恰就是打破大鍋飯,獎勤罰懶。具體來説,分配過程中可能有個別老師的工資沒見漲,但“個體不能代表整體”。他認為,該問題是個別老師對政策進行了誤讀。

  教師的意見,僅僅是對政策的“誤解”嗎?而這種“誤解”,僅僅來源於“個別”老師嗎?“我們學校也是啊。而且,我了解的廣州相當部分學校都是這種情況。”廣州市第十三中學一位老教師説。而一些來自東莞等地的教師網民則直言不諱,當地一些學校的績效工資方案是“讓一些領導先富起來”。

  “你説你要打破大鍋飯,那應該是幹多少活,拿多少錢;業績多出色,拿多少錢。可事實呢?”這位老教師頓了一下,“就拿我們學校來説,明確規定獎勵績效這塊人均1500元,但校長可以是這個平均數的2.5—2.8倍,教導主任等中層幹部達1.7—2.2倍。他們拿得多,我們相應拿得就少了,等於是挖我們的去貼他們。難道校長、中層幹部比一線教師幹的活多一兩倍嗎?”

  “教得再好,不如當個領導。”從廣東不少一線教師口中,記者不約而同聽到了這樣的話。廣州天河區某小學唐老師也向記者吐出苦水:“績效工資應該向一線老師傾斜,但從學校擬定的實行方案中,我們也感受不到這種傾斜,反而學校領導層的工資漲了不少。”該校負責人表示,績效工資本應是從去年1月開始實施,但至今學校一直都毫無動靜,歸根到底就是老師的待遇“沒談攏”。

  教學績效幾乎“無尺可量”

  工資發放缺乏指導與監督

  根據教育部《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後者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確定分配方式和辦法。意見特別指出,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廣東也于2009年3月出臺了《廣東省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意見》。但為何一到學校,“向一線傾斜”的原則就變成了“向校領導傾斜”了呢?

  有關專家認為,這源自教師績效本身缺乏相對客觀的評定標準,幾乎“無尺可量”。“教師的工資該用什麼績效來評定?教育不同於其他工作,績效不能夠馬上體現出來,而且教育工作是集體勞動的結晶。所以要評定績效,最後還是只能與學生考試分數、升學率等挂鉤。而這有違素質教育的方向,也是教育部明令不許的。”省政協委員、深圳實驗學校校長曹衍清説。

  “國家在出臺指導意見時的初衷,無疑是想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但‘多勞多得’,這個‘勞’應該怎樣看,缺一個‘準’。”長期從事教學研究的廣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曹衛真表示,正因如此,績效工資這一“惠師”政策給少數掌握權力的人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

  專家指出,既然缺“準”,省、市、區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就應該積極調研,真正廣泛地聽取老師的意見,根據各地實際,制定出一套相對具體的績效考核制度,而不是僅僅把國家的指導意見再泛泛復述一遍。同時,對各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分配進行調查,加強監督,制止不公平的分配方案,而不是出臺一個意見了事。

  據了解,廣東在推行績效工資時,各地政府都加大了投入,但方法有待改進。如中山市教育局將教師每人每年48000元的績效工資分配權下放給學校,讓學校自己“切盤子”。根據廣東省2010年的財政預算草案,2010年將安排10億元推動教師工資水平“兩相當”,其中就有相當部分用於發放績效工資,如何從省的層面對學校進行具體指導和嚴格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

  “校領導掌握分配主動權”

  教育行政化更加傾斜

  績效評定缺乏客觀公正的標準,工資分配違背中央原則,這樣的績效工資方案為何在一個個學校得以通過並實施?這引起了不少專家和一線教師的更深層次思考。正如廣東省政協委員孟浩所説,教育的過度行政化,導致了學校領導在政策制定和資源分配中掌握了絕對主動權,學校領導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導致領導多、老師少也就是很自然的了,“所以,根本還是體制的問題。”

  雖然據廣東省人事廳工資處負責人介紹,學校在制定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法時,必須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或廣泛徵求教職工意見;由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後報學校主管部門批准,在本校公開並報政府人事部門備案。但一些老師在中山市政府論壇上反映,一些學校在制定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時,表面上是徵詢所有老師的意見共同制定的,但實際上卻是走過場。“這樣的績效工資方案在人為拉大教師與行政人員的距離,人為地製造新的教育矛盾!”

  “特別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情況,就是中小學裏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適用新的聘任制,與學校的人事關係不如老教師那麼牢固,不敢得罪校領導。”他們説。

  “在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踏踏實實鑽研業務,提高水平,把課上好,把學生教育好?倒不如削尖腦袋去混個教導主任、副校長什麼的幹幹來得抵(廣東話:合算、划得來)。”孟浩提醒,教育行政化導致行政人員得好處,行政人員得好處又導致更多的人幹行政,這樣一來,行政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近年來,行政人員在中小學中所佔的比例有擴大的趨勢,正是教育過度行政化産生的惡性循環。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