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學擴招致教育資源緊張 一位導師帶幾十研究生

 

CCTV.com  2009年10月30日 06:0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復旦大學畢業典禮上,師生深情相擁。王炬亮攝(人民圖片)

畢業生

  話説教育質量

  編者的話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作為一個教育大國正在迅速崛起。然而,規模擴大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捉襟見肘,對教育質量的提高帶來挑戰:師生比過低,班級過大,一位導師帶幾十名研究生……

  伴隨著高等教育規模跨越式發展的實現,提高質量便成為當務之急。在我們的大學裏,如何實行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如何引入名副其實的淘汰機制?如何改變“嚴進寬出”的現狀?如何使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難題。正在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列為重要內容。

  從本期開始,《教育視界》將推出“話説教育質量”系列報道,以期引起全社會都來關注教育質量,為提高教育質量獻計獻策。

  教育部統計顯示:1999年大學擴招30萬,2009年大學招生規模首次突破600萬。

  大學教育的“餅子”越攤越大,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有用人單位指出,當前大學教育質量下滑,形成了“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碩士,5年前的碩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的貶值鏈。

  這種現實,對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無疑是嚴峻考驗。大學教育質量,靠什麼樣的評價機制來保障?我們的人才培養,如何才能越來越好?

  川大改革引出論文存廢之爭

  論文越寫越“水”?

  作為學生畢業標誌的論文設計實行多樣化,其目的是回歸教育的本意,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科學評價

  不寫畢業論文,編導類專業學生可以拍紀錄片,新聞專業畢業生可以寫調查報告……前不久,四川大學出臺《關於堅持“高質量、多樣化”原則進一步加強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補充意見》,對外宣佈“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該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可以多樣化”。

  一石激起千層浪,川大的改革引起學界關於論文存廢之爭。原來一個本科生要畢業,必須過必修課考試和畢業論文考核,如果取消論文考核,如何保障本科生的質量?有人質疑。

  “本科生網上拼湊論文的事件屢見不鮮,原本的論文考核已經失去意義,我們只是回到了教學方法改進的專業軌道上。”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表示。

  “培養過程中評價體系的缺陷,才造成衡量學生僅僅依靠量化的論文評定。這次爭論回歸了教育的本意。當前,我們的大學教育並沒有對學生形成真正的評價體系。”教育問題研究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以往的大學教育,不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和課堂交流與辯論,只是粗放、灌輸式教育,許多大學生只會應付考試,畢業時抄拼出一篇所謂的論文,高校學生論文因此只有結果,學習寫作過程是空白。

  當前,許多學生平時熱衷於在外打工賺錢,美其名曰增加社會經驗;更多的學生在報考學校、專業時,考慮的是該學校、專業對以後的就業是否有利;而在學習過程中,也是挑選有利於就業的專業課去聽講,卻對重在基礎素質培養的文化修養課程視而不見。

  “大學培養不能由一紙論文來評價,這一課應該由綜合素質評價來補。”熊丙奇表示,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地方在大學“入口”已經利用新的評價機制併發揮作用。2009年的高考招生中,12名高分考生因為“綜合素質評價低”而又不服從志願調劑被山東臨沂師範學院退檔,同時也有剛上投檔線的考生因為“綜合素質評價高”被錄取。

  “完善有效的評價機制,才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我認為這種評價機制應該是動態的綜合評價。”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康教授指出,學校不僅要把眼光盯在學生進校時的狀態,還要看重學生走出校門時,經過學校塑造達到什麼程度,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提升力;不僅把眼光緊緊盯在成績上,更要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充分體現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