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烏魯木齊等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佈。人口1. 35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比1982年(2917人)增加了三點六倍。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使用俄羅斯語和俄文,也用漢、維、哈文。俄羅斯語屬印歐語系。
俄羅斯人除從事農、牧業,經營園藝,飼養家畜及養蜂等外,還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他們在生産技術及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較高的水平。
日常食俗 俄羅斯族的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麵包,副食多為俄式熱菜。常吃包子、餃子、各式麵條和抓飯。喜歡吃黃瓜、西紅柿等生菜,還常吃用青西紅柿、胡蘿蔔、黃瓜、圓白菜腌成的酸菜。愛喝加有牛肉和土豆的各種菜湯、白酒(沃得卡)和自己釀製的醇香甜美的啤酒(比沃)。
在室韋俄羅斯民族鄉從事家庭遊的第四代華俄後裔娜達莎在向來賓介紹她來自俄羅斯和中國河北省的先輩。我國唯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室韋俄羅斯民族鄉位於中俄界河邊的內蒙古額爾古納市,居住著7000多名華俄後裔。當地俄羅斯族群眾主要從事農牧業生産,至今仍保持著俄羅斯民族能歌善舞、勤勞豪放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節慶、禮儀食俗 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週,不吃葷,只吃素。過節這天,每家除準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準備煮熟的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涂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進門的客人首先要和主人互相祝賀節日,接著主人給客人遞過一個彩色雞蛋,表示慶賀。主人和客人還可以一起玩碰雞蛋的遊式。客人入座後,主人要拿出豐盛的食品和飲料招待客人,其中有一種高30多厘米、直徑20多厘米的圓型塔式麵包,稱為“古力察”。這種麵包是由糖、油、雞蛋和牛奶等原料製成,表面涂有晶瑩的糖粒和彩色的奶油,不僅顏色悅目,而且鬆軟可口,招待客人時,一般要把它切成片後食用。
典型食品如:帕哈力,一種點心;羅宋湯,是一種湯菜。
相關鏈結:
責編:王壹霖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