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五台山旅遊收入不升反降 “申遺”不是提款機

 

CCTV.com  2009年08月27日 09:4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山西五台山申遺成功一年多,旅遊收入不升反降,2008年旅遊進賬14億,比2006年減少兩億元。(《中國經濟週刊》8月24日)無獨有偶,貴州荔波和雲南石林、重慶武隆捆綁成功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後,名不見經傳的小縣荔波為此背上兩億多元高額債務,未來10年還須投入6.3億用於遺産地保護。(《人民日報》8月24日)

  這種虧損結局大概是申遺者始料未及的。申遺“大手筆”一點不虛言,如五台山為申遺作出重大犧牲,對不符合遺産要求的賓館、商業攤點等各類建築實施大拆遷、大搬家,將一個昔日高山鬧市還原成清靜佛國,直接投入資金以及大拆大搬造成的經濟損失不下于20億元。小縣荔波申遺,投入四五億元整治、維修“喀斯特”地形地貌及建築風貌特色,對每年財政收入僅有2.86億元的荔波來説,無疑是“大放血”。

  申遺“大手筆”還表現在申遺熱席捲全國。據統計目前全國約有200個申遺項目,其中100個進入預備申遺清單,按照聯合國一個國家一年只準申報一個項目的規定,還要含辛茹苦奮鬥百年以上。

  申遺成了虧損買賣,到底值不值?竊以為要從兩方面分析,如果真心為保護遺産申遺,根據財力適當花錢是值得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遺産名錄,目的是保護瀕危遺産。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規定,文化精神功能是世界遺産的主要屬性,旅遊只是遺産的附帶功能。如果為拿著遺産的招牌賺大錢,甚至為撈取“文化政績”而不惜血本拼申遺,最後搞得債臺高築,勞民傷財,顯然不值得。聯合國對世遺賺錢早有“緊箍咒”,規定遺産地禁止商業化,不準搞過度旅遊開發,否則黃牌警告,直至取消世遺稱號。

  然而,功利性申遺衝動仍然很強烈。如荔波縣計劃2009年接待遊客240萬人次,用旅遊收入彌補財政“窟窿”,這意味著每天要接客6500多人,而該縣實際最大接待能力只有3000人。如果每年有240萬遊客擁入荔波,“中國南方喀斯特”還能保持原汁原味嗎?很可能岌岌可危。

  其教訓已有先例。2001年,張家界天子山因過度開發旅遊,建起幾十萬平方米的旅店,形成“山中小城”、“天上街市”,受到“黃牌”處罰。聯合國世遺專家認為,張家界景區城市化嚴重,破壞了自然景觀,要求限期拆除,張家界不得不斥資3億元進行整改。還有,2007年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産大會要求“三江並流”後重新接受驗收,如果過度旅遊沒有明顯改善,可能被列入“瀕危名錄”,吊銷“世界遺産”稱號。

  這些教訓警示地方政府必須處理好申遺與旅遊的關係,世界遺産不是提款機,功利性申遺須摒棄,過度開發世遺搞旅遊無異於飲鴆止渴。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