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後奧運時代中國信息更加透明 西方偏見得到改善

 

CCTV.com  2009年08月03日 11: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奧運會幫助中國更加透明地融入國際社會了嗎?外部世界會因為奧運會更加真實地認識中國嗎?中國將經歷怎樣的“後奧運低谷”?耗資巨大的奧運場館賽後能否得到善用?

  這些問題,在北京奧運會籌辦和舉辦的過程中,不斷被各方人士提起,今日再論,似無新意可言,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們仍是我們今天,在奧運會一週年之際,盤點中國奧林匹克遺産的經典角度。

  事實上,過去的這一年間,在中國及國際社會發生的一些事情,已經在對上述問題作出回答。

  國際著名語言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林梅村先生,2008年1月7日在《望》新聞週刊撰文指出:“如果我們能把東方文明創造的絲綢之路公平貿易,與西方文明創造的奧運精神及和平宗旨相結合,那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世界和平新秩序的重建,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在過去這一年間,這樣的預言是否在部分地發生?

  中國人希望舉辦一屆奧運會的夢想已持續了百年。擁有人類約1/5人口的這個國家,曾經歷了長期的閉關鎖國。1993年北京申辦奧運會失利後,中國人喊出的口號是:“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2008年是中國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在這一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正是對那一聲呼喊的回應。

  東方與西方的握手,本不該這麼艱難。好在奧運會提供了空前溝通的可能。這樣的溝通,在奧運會後都催生了哪些美妙的事情?我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在這過去的一年裏,人類經歷了一場目前還沒有結束的噩夢。當菲爾普斯去年在“水立方”斬下八枚金牌的時候,華爾街的大佬們在咀嚼最後的晚餐。奧運會剛剛結束,“雷曼兄弟”即申請破産,次貸危機迅速演變為禍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多事之秋接踵而來。在最需要提振士氣的時刻,中國遭遇三聚氰胺的巨創,奧運會帶來的快樂被驟然縮減,人們被拉回現實世界,深感社會轉型之任重道遠。

  中國以迅速成長的經濟規模,在國際社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經濟的後奧運時期與國際金融危機的時間重合,儘管如此,中國仍然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7.1%的GDP增長。同時,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許節節攀升,這意味著更高層次的合作,也暗示著衝突的可能。

  好在,長城腳下的奧運聖火,燃燒在全球化技術日臻成熟的時代,它的光芒能夠抵達更多的角落。儘管西方對中國仍然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態——支撐中國經濟奇跡的,是他們感到陌生的體制模式,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在21世紀,因為經濟的高度黏連和溝通的空前迅捷,東西方只有交流合作和學習借鑒才能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奧運會後這一年間,應對金融危機迫使大家走到一起心手相連,或可算作奧林匹克的另類表現。(文/王軍)

  更加透明的中國

  “在我看來,中國是尋找自己道路的領跑者,希望她能夠給整個世界樹立良好的形象、和諧的形象。相互指責別國體制的時代已經過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世界唯一的未來方向。”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劉巍 實習生王旭光

  奧運舉辦一週年前夕,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日本人加藤嘉一告訴《瞭望》新聞週刊記者,他是一個理性的人,但開幕式當晚,他也難以控制住情緒;以前,他聽説過中國人是一個能創造奇跡的民族,現在他懂得了這句話的深意。

  一位了解中國歷史的美國人如此寫道:“北京奧運會是對中國百年苦難的補償。”

  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來自四川的地震倖存者、9歲男孩林浩和姚明一起步進會場,這被媒體認為是最感人的一幕。

  為期兩周的奧運會期間,639名中國人展示了驚人的技能與決心。最終,中國奧運代表團創造了有史以來最佳戰績,以51金、21銀和28銅的成績,首次在奧運會金牌榜上排名第一。

  6月26日,2009年世界勞倫斯體育獎頒發了最佳團隊獎,中國奧運代表團憑藉在北京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獲此殊榮。

  中國媒體普遍對此波瀾不驚,就像北京奧運會上對本國運動員失手金牌的寬容那樣一脈相承。與1981年中國女排初次奪取世界冠軍的那個時代不同的是,現在,中國自己登上了世界經濟大國的“領獎臺”。在北京舉辦奧運會的這一年,中國以33700億美元的經濟總量超過德國,躋身世界經濟排名前三強。

  常住北京的加藤嘉一告訴本刊記者,奧運會後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懷著好奇心,要看看後奧運時代的中國。

  相關鏈結: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