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三日電 (宗晨亮)三日,中國百餘座古鎮的代表齊聚位於上海金山的千年古鎮楓涇,共商中國歷史文化古鎮的保護和發展之道。與會專家指出,中國古鎮保護不應過多依賴商業開發的模式。
作為世博論壇之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開發”論壇,三日、四日在上海的吳越古鎮楓涇舉行。圍繞“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發展”這一主題,百餘位與會專家、政府代表交流名鎮、名村保護的做法與經驗。交流成果將在四日形成《楓涇共識》,對外界發佈。
據悉,自二00三年,中國政府公佈了四批共二百五十一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分佈範圍覆蓋中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與會專家指出,儘管中國各級政府不斷加強古鎮保護的力度,但是在保護古鎮的過程中,存在著過度商業開發的現象,值得深思。
著名古建築保護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表示,“很多人錯誤地認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産就是開發旅遊産業。其實,開發旅遊是保護遺産的一個方面,並不是唯一目的。保護古鎮的核心是保護中華文明的足跡,應該考慮到城鎮的綜合發展,不應以功利為目的。”他表示,江南古鎮在旅遊資源開發方面已經接近飽和狀態。
對於由房地産商主導的保護模式,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景慧同樣表示了不同意見,“各地經驗證明,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不太適合房地産開發。古鎮保護應該由政府主導、市民參與、漸進式地改善。”
上海金山的楓涇古鎮起始於南北朝梁天監元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由於古時處於吳越交匯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江南水鄉的美景孕育了楓涇濃厚的文化氣息,聞名海內外的金山農民畫,程十發國畫、丁聰漫畫以及顧水如的圍棋均生於斯、長于斯,被譽為楓涇的“三畫一棋”。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