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穆虹
分題摘要:
面對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壞,中央果斷決策,舉國動員投入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力爭在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讓災區人民早日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震後一年即將過去。規模龐大的災後重建資金是否按時籌集和撥付到位?是否滿足了恢復重建的需要?資金使用是否做到了陽光、透明?恢復重建進度如何?
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財政收入出現下滑的情況下,這些問題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
3000億元中央震後恢復重建基金撥付過半
汶川地震一週年前夕,中央財政向地震災區下達了最新一筆恢復重建基金334億元,其中四川省294億元、甘肅23億元、陜西17億元。
至此,中央財政今年以來已累計下達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近850億元,佔全年預算安排的65%。加上去年撥付的資金,目前中央下達的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已經超過1500億元。
災後重建,資金先行。能否及時、足額、科學地調配資金,直接決定災後重建的進度、質量和成敗。
震後不到十天,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舉全國之力多渠道籌集災後重建資金。一個月內,中央財政向災區撥付了第一筆災後重建資金300億元,用於災區倒損農房的重建補貼。
一個月之後,即2008年6月下旬,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中央財政罕見地對2008年中央預算進行了調整,決定建立3000億元規模的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並在當年安排投入740億元。
資金投入力度空前,撥付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重建的高度重視和無限關愛。
進入2009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使我國財政收支緊張狀況進一步凸顯,但從年初確定的預算安排看,今年中央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至1300億元,並將重點投向災區城鄉住房、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産業重建和生態環境等領域。
規劃總投資約1萬億元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涉及20多萬個重建項目。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央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約佔總投資的三分之一,其餘還包括地方各級財政、對口支援、社會捐贈等各種渠道資金,重點對城鄉居民倒損房屋、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恢復重建以及工農業恢復生産給予支持。這些資金正在按計劃用於災區恢復重建。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根據災區災後恢復重建實際需要和重建進度,加快資金撥付,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規範、有效使用。” 這位負責人表示。
各路資金注入災區 重建投資進展順利
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向地震重災區四川省下達災後重建基金1153.2億元,四川各級財政投入重建資金100多億元。在中央和各級財政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來自四面八方的災後重建資金如股股暖流,源源不斷地注入災區:
——18個對口援建省市目前已確定援助四川項目投資額517.41億元,到位資金186.05億元;
——港澳特區政府援建四川確定135億元投資意向,用於災後重建的國外優惠緊急貸款達到81.8億元;
——社會各界捐贈四川災後重建資金157億元,此外還有額度為80億元的特殊黨費正在陸續到位;
……
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有力保障了災後重建工作的全面推進。記者汶川地震一週年之際重訪災區,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在安縣高川鄉甘溝村的半山腰上,災後重組家庭林興聰、李芸香夫婦家的兩棟兩層穿鬥式木房已基本蓋好。“國家補貼我們了3.8萬元,接下來安裝門窗、裝修等還需要3萬多元,打算從信用社申請低息貸款,儘快建好新房,搬進新家。”林興聰告訴記者。
目前,四川省地震災區農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完成100.8萬戶,佔重建任務的79.8%,剩餘任務將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群山環繞的一片平壩上,北川縣擂鼓鎮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建設,一棟棟三四層的教學樓、宿舍樓已經展露出鮮亮的外立面。按照計劃,這三所校園都將在今年9月1日前交付使用。在另一個極重災區什邡市,城北小學等6所學校也將在今年9月1日前交付使用,外國語學校等11所學校將在年底前交付使用。
“學校和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重建進展順利。”四川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説。目前,四川39個重災縣的學校恢復重建項目已經開工73.3%,今年底前95%的學生將告別板房教室,明年春季開學所有學生將告別板房教室。全省公共服務設施將在明年9月份前完成99%的恢復重建任務。
每一筆資金都要用到災區最需要的地方。記者從四川省財政部門了解到,在重建資金的安排上,優先保證城鄉住房、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和重大産業恢復重建的資金需要。
根據國家批復的《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四川省納入國家規劃的39個極重災縣和重災縣恢復重建總投資為8858億元,加上納入省規劃的12個重災縣以及88個一般受災縣的恢復重建,四川省災後恢復重建總需求將達到1.7萬億元。
“四川省納入國家規劃的災後恢復重建項目今年底前計劃完成估算總投資的72%,明年底前完成估算總投資的92.5%。”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跟蹤審計1500多個項目 提出意見建議300多條
把用於恢復重建的資金管好用好,使其發揮最大效益,關乎黨和政府形象,更事關災區群眾的切身利益。
在災區重建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一支上千人的國家審計隊伍也深入災區,隨資金流動而轉移,對災後重建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
“資金投向哪,審計監督就跟蹤到哪。”審計署固定資産投資審計司副司長盧華勝表示,目前有近
1600名審計人員在災後恢復重建現場實施審計。
截至今年3月底,審計部門已經對1500多個恢復重建項目進行了跟蹤審計,審計資金近500億元。審計組已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300多條,其中向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書面審計建議18條。
蘇州市審計局赴綿竹跟蹤審計組審計曾發現,災區建築材料緊張,價格波動較大。審計組當即提出了蘇州援建指揮組應建立起建材價格信息定期發佈機制的審計建議,從源頭上控制施工單位高估冒算,僅此一項就節約了2%的造價成本。
在審計中,建築質量成為關注的重點。在綿竹市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的施工現場,記者遇到了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工程師張守軍。今年3月一次審計發現,原施工方未能提供完整的鋼筋混凝土質檢資料,震前施工質量難以判斷,審計人員決定找專門的檢測機構重新進行檢測鑒定。
“我們受審計機關和施工方共同委託,一定會認真檢測,確保工程質量萬無一失。”張守軍説。
“在項目前期準備和實施階段,就著手開展跟蹤審計,能夠及時發現項目前期工作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江蘇省審計廳副廳長李榮榮説。
盧華勝説,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也發現一些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如有的項目因上報時間倉促,項目前期準備不充分,規劃不完善,難以組織實施;一些項目由於災區政府財力下降,地方配套資金不能足額、及時到位,嚴重損毀的企業和個人沒有抵押品,融資比較難,資金缺口比較大;個別單位虛報災毀和工程量等。
記者在災區採訪中了解到,四川、陜西和甘肅三省對審計報告反映的問題,已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及時整改,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目前,上述問題有的已根據審計建議整改了,有的正在研究抓緊解決。
盧華勝表示,審計的目標是把問題發現在前面,保障資金安全、合規、有效使用,對中央投資的審計覆蓋面要達到資金量的60%以上,對地方投資的審計覆蓋面要達到資金量的80%以上。“通過加強監管和審計,努力確保把災後重建資金用在災區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劉錚 張曉松)
相關鏈結:
責編:張仁和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