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全力以赴改變山裏的貧困面貌。”李忠凱的夢想很單純。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灣碧鄉是一個貧困鄉,不僅有80後“白髮書記”,還有80後“白髮鄉長”。他們的白髮一根根增加,當地貧困群眾一戶戶減少。此消彼長間,山村舊貌換新顏!
(李忠凱在村民家調研)
扶貧幹部好不好,當地百姓最有發言權。灣碧鄉很多村民都是在田間地頭認識的李忠凱。村民李明貴説:“他性格溫柔。”同事劉桂權説:“老百姓説起李書記都會豎起大拇指,因為他幫百姓做了好些實事。”
一組組詳實數據,就是真抓實幹的最佳證明。2014年至2018年,灣碧鄉共有1589戶6264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碧拉乍、納那、臘務堵、高坪子4個貧困村如期脫貧出列,全鄉脫貧退出。
一片片花果滿園,就是俯首躬行的最好見證。金沙江畔5萬畝芒果鬱鬱蔥蔥,堅硬的柏油馬路盡頭,移民搬遷新村二層小樓鱗次櫛比。
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中水産,江岸熱果、江上旅遊——這是李忠凱給灣碧鄉脫貧攻堅開出的“精準扶貧良方”。
給群眾建一座橋,讓建檔立卡的164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這是李忠凱當前最操心、最想解決好的兩件“急事”。
(李忠凱在扶貧一線)
“5+2”“白+黑”,熬夜加班是常事;解民憂、脫民困,走村入戶成常態。扶貧一線日復一日地堅守,基層泥土裏踏踏實實地實踐,讓群眾離不開他們,他們也捨不得離開。不知不覺間,長了皺紋,生了華發,父母老了,孩子大了……這群80後基層扶貧幹部,自己也不再年輕。
腳踏泥土,他們青春不悔;心有晨光,他們幸不辱命。
對話李忠凱:用心、用情,扶貧工作才能做好
央視網:您經常熬夜嗎,晚上最短睡眠時間是幾個小時?
李忠凱:最短的時候可能一兩個小時,但不是經常這個樣子。經常睡得比較晚。
(記者聯絡採訪,淩晨收到回復短信,此時他們剛結束一天的會議。)
現在我們正在做排除脫貧攻堅短板的工作,確保“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落實,確保問題清零,等待省級評估跟驗收。
央視網:平時進一次村要待多久?為當地打造了什麼精準脫貧計劃?
李忠凱:實質上,我們更多時間都在村裏面,除了有特殊的會議要召開。其他時間應該説都在村裏面。
我們精準脫貧這一塊工作牢牢抓住“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圍繞群眾,一方面是住房這塊問題的解決,另外一方面是群眾收入持續的增加。再就是基礎設施的改善,圍繞水、電、路、通訊等來改善。這幾年,整個項目實施下來,效果非常明顯,成效也非常好。
央視網:新一年,你有什麼願望,有怎樣的目標?
李忠凱:最大願望就是在江上建一座跨江大橋。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把江橋架起來,對群眾增收也好,脫貧成果的鞏固也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另外就是,把脫貧評估驗收和鄉村振興兩個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央視網:您認為80後一代人有什麼特點?
李忠凱:現在各單位,80後已經是最主要的工作力量,在工作過程當中起非常關鍵的作用。就家庭來講,80後現在基本情況也是上有老下有小。
但80後非常努力,非常能夠吃苦,非常能夠艱苦奮鬥。因為我們身上承擔的這份責任,無論是對單位也好,對家庭也好,責任重大。
(李忠凱與村民在一起)
央視網:想對扶貧一線,像您一樣的年輕幹部説什麼?
李忠凱:大家一起努力吧,只有我們努力工作,用心、用情,扶貧工作才能做好。用我們的真情去幫助、去打動這些貧困群眾,肯定會獲得他們的支持。
(文/劉禛;視頻製作/楊小淼)
編輯:劉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