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才”,陳鯤羽

 

  央視網消息:陳鯤羽最近有點“火”。


  走在學校裏,常常有同學向他揮手喊他“鯤神”,偶爾還會有小學弟小學妹們找到他的寢室,聊上一會兒,再要上一個簽名。


  在去報名《加油向未來》節目之前,他沒想到過自己會一夜之間走紅網絡,甚至登上熱搜榜。“清華學霸”“鯤神”“考試吉祥物”“我和清華之間只差一個陳鯤羽”……面對網友給他起的稱謂,這名18歲的少年笑著摸了摸頭,“我可不算‘天才’,學校裏比我牛的人很多。考試還是要好好學,不能信‘錦鯉’和吉祥物。”

 

陳鯤羽

陳鯤羽在學校裏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陳鯤羽在節目上一經出場,便驚艷了一眾網友。從等離子體與可控核聚變,到前景星系,乃至於引力透鏡、RSA加密法、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從天文地理到生活常識,從實驗推理到數據計算,這位18歲的少年似乎無所不懂。加上隨口而出的科普知識,滔滔不絕的原理解釋,一人單挑23人的自信無畏,好一副“恰同學少年,揮斥方遒”的模樣。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對陳鯤羽同樣適用。在舞臺上大放異彩的他,三、四歲開始讀科普讀物,從而積攢了相當的知識廣度;16歲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主攻等離子體與可控核聚變;作為優秀的理科生,卻對哲學和文學有著極大的興趣,寫科幻小説是他的愛好,在知乎上積攢了許多讀者粉絲;口才出眾,熱衷辯論,曾代表清華辯論隊與許多高校打過比賽……無怪乎網友紛紛感嘆,陳鯤羽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而看似年少氣盛的他,在平時生活中卻低調沉著、謙遜有加。“學校裏厲害的人太多了。我有個室友,他讀的書就比我要高一個層次,我還不夠努力。而且在科學領域裏,誰敢説自己是大神。”節目結束回到學校後,他依舊會為了做好一個實驗而通宵熬夜,會為了一場重要的競賽全力以赴盡全力準備,會永懷求知之心,一絲不茍、踏踏實實地繼續探索他熱愛的科學。


  在知乎“00後長大最想做什麼職業”的話題中,陳鯤羽做了這樣一段回復:“可控核聚變,永遠的五十年。我要看到自己搭建的星辰,在地表燃燒,然後用它的光芒,照亮文明更廣闊的前路。”積極向上,好學上進,生機勃勃,這正是當下少年應有的模樣。


  我只想獻身科研


  火遍網絡之後,有一些節目找到了他,但他毫不猶豫地全部拒絕了。參加《加油向未來》,只是他在暑假期間“想玩一玩”而做出的選擇。“錄節目這種事,經歷一次就夠了。但其實我不適合做這些,我還是喜歡做科研。”

 

2


  陳鯤羽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十分明確而篤定:本科畢業後讀碩士、讀博士,而後進入科研單位……“只要自己腦子跟得上,我就一直做下去。”


  科學之路,漫漫其修遠兮;物理無邊,吾上下而求索。陳鯤羽所研究的等離子體與可控核聚變方向,是一項實現條件異常苛刻,卻對未來有著深遠影響。一旦研究成功,將能産生産量巨大且環保健康、無輻射污染的能源。目前,這項研究距離成功還有著“永遠五十年的差距”。雖然我國在研究上有著一定優勢,去年東方超環(EAST)實現一億度運行也讓這一研究項目有了巨大進展,但何時成功仍未可知。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路,需要付出太多心血卻難有成果,且收入並不高。但這些都不能影響陳鯤羽的堅定信念。他曾和同學開玩笑地探討過,如果要轉行,去做什麼?教學生,開競賽班,對於他們來説,既容易又收入高,年收入可能輕輕鬆鬆就能破百萬。但賺得多,卻失去了理想,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對錢並不敏感。如果一年掙十幾二十萬,就足夠我花了,掙一百萬,多出來的錢我也不知道去做什麼。”在他前輩的學長中,也曾有人年少時如他般懷揣理想,卻在步入社會後變得功利起來。但他覺得,這不會是自己的選擇。為了,是那份對科學發自內心的熱愛。


  “搞基礎科研,就是奔著全球的科技前景去,是為了人類的未來。你説我是為國獻身麼,可能也説得過去,但我覺得不用説得那麼高尚,因為這就是我從小到大的理想。”


  “只要我腦子還跟得上,還能做下去,我就不會轉行。”談到未來,陳鯤羽的眼中仿佛有星辰,閃著璀璨的光芒。


  對話陳鯤羽:你看,我真的不是天才


  央視網:網友評價你是“無所不會”的“天才”少年,奉你為“考試錦鯉”,你怎麼看?


  陳鯤羽:其實我的知識面並沒有超出課本以外太多。節目中的題目,基本上都是涵蓋在中學化學、數學的知識點內的,再加一些剛好我現在專業學的物理內容,沒有特別超綱的內容。我肯定不是天才,清華里“大神”、“牛人”太多了,我只是平時經常參加辯論賽,可能口才好一些,更適合上節目。但我那些同學如果也去參加節目,從知識水平來説,都可以是吊打別人的“大神”。至於“考試錦鯉”,信錦鯉沒用,轉發我的照片也不能保祐你考好成績,學習還是要自己努力。


  央視網:很好奇你的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你今天的成績是否和他們對你從小到大的培養有關係?


  陳鯤羽: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程師。其實小時候他們更多培養我的是讓我讀了許多詩詞歌賦,文學作品,但是我對那些興趣都不大,現在來看可以説是“辜負”了他們的努力了。但他們教會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一直看科普讀物到現在。多讀書,這個是很重要的。


  央視網:在節目上大家會覺得你説話很“直”,非常有自信,你平時也是這樣的性格嗎?


  陳鯤羽:可能我們搞物理的人就是這樣。如果説一件事之前需要先要想怎麼委婉地、繞著圈兒的表達,我就崩潰了。學我們這個專業的人説話,能簡化儘量簡化,能少説儘量少説,就是這樣。


  央視網:你如何看待搞科研的不如辦競賽班的人掙得多這件事?


  陳鯤羽:説實話,搞科研的人雖然自己有水平,但是這個行業投入回報率太低了。就算水平很高,也不見得就能研究出什麼重要成果。而且這個行業和市場沒什麼關係,掙得少就少吧,市場規律嘛,沒有辦法。學理工科的人也都不太看重錢,也不太會花錢,所以不那麼功利。


  央視網:你今年才18歲。一般你這個年齡的孩子才剛進大學,為什麼已經上大三了?


  陳鯤羽:我讀的是一個“少兒班”,學制和正常上學的不太一樣,小學少一年,初中少一年,所以班裏同學基本上都是16歲左右高考。


  央視網:進這個“少兒班”的選拔是不是要求很高,競爭很激烈?當年和你一起的同學們都去哪兒了?


  陳鯤羽:我們當時入小學時挑人,是3000人考試,最後篩選出來80個人。而後上初中的時候再分流一波,等到讀高中的時候,就只剩了30人。後來我們這30個人,考上清華北大的4個,北京、天津其他重點大學去了一半左右,上海交大、復旦大學也去了幾個,還有兩個出國了。


  央視網:聽你介紹自己的求學經歷,感覺你應該從小到大一直都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很優秀。你是不是去哪都會被誇獎的那種?


  陳鯤羽:不不不,少年班裏同學就都很聰明,到了清華牛人更多了。而且我是學理科的,更會覺得自己這也學不會、那也做不對。我們有個老師,有次上課講到一個問題時一句話就帶過了,因為他覺得“很簡單,你們回去想十分鐘就能明白”,但事實上我回宿舍後想了幾個小時。所以你看,我真的不是天才。

 

  (文/劉暢;視頻製作/楊兆荃)

編輯:劉禛

中國中央電視臺    中國網絡電視臺    版權所有
860010-1102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