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與沙為友 寧夏鹽池在沙漠邊緣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社會新聞來源:中新網 2018年08月16日 16:1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新網寧夏吳忠8月15日電(姜雨薇) 走進寧夏吳忠市鹽池縣沙泉灣,微風習習,草木遍地如茵,很難想象30年前這裡曾是一片荒漠。目前,鹽池縣的植被覆蓋率已達到70%,林木覆蓋率為31%,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築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8月15日上午,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採訪團來到位於寧夏吳忠市鹽池縣沙泉灣的荒漠化綜合治理示範項目區,了解當地防沙治沙的“奧秘”。

  鹽池縣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總面積為8522平方公里,總人口17.5萬人,屬於西北毛烏素沙漠南緣,是典型的戈壁沙漠地區。鹽池縣境內水資源匱乏,年均降水量為280毫米左右,年均蒸發量2100毫米以上,約為降水量的6-7倍,自然生態十分脆弱。多年來,鹽池縣十分重視生態治理,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求生存、謀發展的首要任務。

  在生態建設中,鹽池縣重點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造林相結合、生態移民與舍飼養殖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三結合”辦法。“草為主、灌為護、零星植喬木,封為主、造為輔、重點抓修復,這是鹽池縣生態建設的原則,”鹽池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副局長王增吉介紹道。

  記者注意到,在鹽池縣很難看到高大的樹木,因本地氣候乾旱嚴重缺水,導致很多植物無法生長,本地的草被大多是灰色的、革質的、狹小的,看不到綠油油的草原,是典型的沙地特徵。

  截至目前,鹽池縣200多畝的沙漠化土地已經全部得到了治理,100畝以上的裸露沙丘基本消失。鹽池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副局長王增吉表示,去往鹽池縣的這一路車程中基本看不到裸露的沙地,偶爾在草原上或者沙丘間出現一點,沒有大面積的流動的沙地。

  據了解,鹽池縣沙泉灣荒漠化綜合治理示範項目已于2006年與北京林業大學達成合作,建設荒漠化研究檢測基地,進一步研究水源、植被、氣候等因素與荒漠化治理之間的關係。經過三年的治理,現在這裡的植被覆蓋度已從未治理前的10%增長到70%,林木覆蓋度是31%。

  北京林業大學學生桂子洋稱,目前在鹽池縣沙泉灣所搭的實驗大棚和盆栽是在做沙生灌木凝結水吸收的項目。因鹽池地處半乾旱區,降水稀少,這些灌木和草本在很長時間不降雨的情況下依舊能存活,結合前期實驗和國內外研究,北京林業大學的項目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沙生灌木可能是通過葉片吸收水份,緩解乾旱時節的水資源虧缺。

  據悉,今年鹽池縣將繼續在貓頭梁村進行生態治理,計劃五年造林1萬畝,目前已造林4000畝。結合沙泉灣旅遊線路,打造青山鄉集採摘、休閒、垂釣為一體的旅遊線路。(完)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