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90後“全能車長”王銳:鐵甲先鋒 砥礪青春強軍夢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8月14日 15: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8年勤學苦練,王銳成為全軍最年輕的“雙特”兩棲裝甲尖兵。(彭希 攝)

  8年勤學苦練,王銳成為全軍最年輕的“雙特”兩棲裝甲尖兵。(彭希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孔華)冷鋒駕駛坦克疾馳,越障、急剎漂移,《戰狼II》中,這一燃爆熒幕的畫面讓億萬影迷拍手稱絕;

  某日,粵東某海訓場,809兩棲裝甲戰車正向“敵”陣發起衝擊,不想“敵方”設置了一道反坦克戰壕,戰車只能繞行,可繞行通道暴露在“敵方”射界,怎麼辦?

  “要是有煙幕彈就好了,可惜我們在搶灘登錄時用完了。”炮手感嘆。

  “煙幕彈?”車長聽了這三個字,頓生一計,“兄弟們,坐好了!”

  只見,車長駕駛809戰車,突然加大油門,在關鍵位置來了個“旋轉擺尾”,360度旋轉漂移的戰車在乾燥的路面揚起巨大沙塵,形成了煙幕彈效果。809戰車就此擋住“敵人”視線,順利轉移到另一條通路。

  此刻,駕駛809戰車旋轉擺尾的就是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黃草嶺功臣連”車長王銳。當兵入伍8年,王銳完成了從新兵“許三多”到全軍最年輕“雙特”兩棲裝甲尖兵的華麗轉型,用無悔青春抒寫強軍夢想。

  8年,兩個特級一個一級

  8月4日,嶺南某訓練場,熱氣蒸騰。

  正在進行實彈訓練的809戰車履帶飛轉,衝過路障、穿過煙幕、爬坡涉水,順利接近目標,由於駕駛員、一炮手、二炮手先後“受傷”,原本在車長站位操作車長終端進行作戰指揮的王銳,只得緊急轉到駕駛員位置,完成突然拋錨戰車的搶修;接著到一炮手站位,操作突擊炮和並列機槍擊中3個地面目標;伴隨“轟”地一聲巨響,王銳又在二炮手站位操作高射機槍順利命中空中目標。

  駕駛戰車、擊中目標、修理戰車、操作信息系統指揮,809戰車車長王銳是一位精通駕、打、修、通的“全能車長”。

  通信、駕駛、射擊,在28噸的戰車上,三者必須完美融合、協同才能形成戰鬥力。

  “戰場上,戰車上任何一個位置的兄弟犧牲、受傷了不能完成任務,戰車就成了廢鐵,作為車長,我必須樣樣都會、都精。”走下戰車,大汗淋漓的王銳吼出的每個字都鏗鏘有力。

  2014年的一次訓練,由於突遇通信故障,王銳所在戰車與指揮所失去聯絡,無功而返;同年的一次山地演習中,王銳所在車組被包圍,正要突圍時,射手被判“陣亡”,臨時擔當射手的王銳由於不熟悉近距離射擊操作,全車被“活捉”。

  兩次吃了敗仗,王銳意識到,僅僅會駕駛戰車已經不能滿足戰場需求,一招鮮已經不能吃遍天下,多一項本領,就多一次戰場打贏的機會,已經拿到駕駛特級的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考取通信和射擊兩項特級。

  “一特牛,二特神,三特才是神中神!”通信、駕駛、射擊三個專業特級如同拳擊手的“金腰帶”、飛行員的“金頭盔”,體現了裝甲技能的最高水準。一般人,8年能拿到三者當中任何一個特級就不錯了,而王銳,入伍第5年以6科全優成績通過駕駛特級考核;入伍第8年,又以4科全優成績一舉通過通信特級考核,同時,他還通過了射擊一級考核,成為全軍最年輕的“雙特”兩棲裝甲尖兵。

  要問尖兵是如何煉成的,王銳的回答簡潔有力,“把簡單的事情練到極致,量變産生質變。”

  尖刀上的刀尖這樣煉成的

  2009年,只有19歲的王銳接到入伍通知書。躺在列車上,他發誓,“一定幹出個樣子”。只有高中文化,來自農村,除了幹農活,啥都不會。一週5天、每天8小時,堅持、堅持、再堅持,什麼都不會的王銳靠笨功夫練就真功夫。

  盛夏的嶺南,悶熱的裝甲車像個烤箱,四十多度的溫度,待在裏面不到10分鐘,就會大汗淋漓。

  為了練習駕駛,王銳一練就是兩三個小時,內衣內褲濕透也不下車。他為此榮獲另一個“三特”稱號:特別能抗曬、特別能抗蒸、特別能抗暈。

  練習射擊,他和新兵同車操練,找老班長“蹭課”,瞄到眼睛發紅流淚,“搖炮”搖到胳膊酸痛,吃飯拿筷子時手發抖。

  炮彈有形,信息無影。在裝備信息化“加改裝”中,王銳又與無形的信息系統較上了勁。駕駛訓練,他蒙上潛望鏡,用顯示終端、CCD攝像儀處置情況;通信訓練,他不用語音通話器,逼自己用數據傳指令;射擊訓練,他既練傳統技能,又要求自己用信息化火控系統快算快打。

  跑步時,他的腿上綁著沙袋;熄燈後,他堅持到晾衣場完成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起立。

  “我是農村出來的,我覺得身體上吃點苦、受點苦不算苦。”王銳説,“簡單的事情練到極致才能成就偉大,實幹才能夢想成真。”

  2010年6月,入伍第二年,由於表現突出,王銳被推薦參加海上駕訓集訓,成為全連唯一一名參訓的列兵。集訓中,王銳的右小腿生出一個雞蛋大的膿包,為了不缺席這次重要的集訓,他悄悄隱瞞了傷情,膿包因此越長越大,腫到了大腿根,脫褲子都困難。一次,在快速蹬車過程中,由於鞋底打滑,右腿磕在履帶上,膿包被擠破,血水浸濕迷彩褲。車艙裏40多度的高溫,汗水流淌,如傷口撒鹽,忍受了三個多小時的高溫、疼痛後,摘下頭盔準備走下戰車的王銳,剛邁開腿,傷口如撕裂,直接倒了下去。戰友們扶起王銳,發現傷口處血水和汗水已經跟迷彩服緊緊粘連在一起。到衛生室簡單處理後,王銳堅持要求繼續參加集訓。就這樣,每天用紗布纏著傷口訓練了一個多月,王銳順利通過駕駛員集訓考核。

  王銳所在的809車組,次次演練都當先鋒、打頭陣,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兩次。“809”這三個數字,成為勝利的符號、榮譽的化身。

  “刀尖的鋒芒決定了鋼刀的銳度,如果説809車組是鋼刀,車長王銳就是刀尖。”營長黃炳宏説。

  進了“王銳班”,生鐵也能煉成鋼

  和很多青年戰士一樣,王銳因為看了《士兵突擊》投身軍營。從一開始喜歡許三多,到後來喜歡班長史今,因為王銳現在也是一名班長。他特別喜歡史今的“帶兵名言”:不拋棄,不放棄。

  在連隊榮譽室,挂著在“抗美援朝第一仗”喊響“人在陣地在”的“黃草嶺功臣連”的先進事跡。在英雄連隊服役,受紅色歷史激蕩,王銳和王銳班的戰士個個虎虎生風。

  “一看就是王銳帶的兵!”在隊列訓練場,連長張景棟指著一位新戰士説:“跑步立定最後一步靠腳利索,胸膛挺得老高,這是王銳式動作!”

  單看一個動作就能判斷是王銳帶的兵?

  王銳信奉“模就是樣子,范就是標準”,帶的兵舉手投足間,確實有他的樣子和影子。

  王銳帶的兵有血性。一次槍支分解結合比武,戰士謝朝東的手被劃傷,鮮血直流。他不聲不響,帶傷完成比武,奪得第一名。為什麼受傷了也不停下來?謝朝東説,“皮肉掉了可以長出來,榮譽丟了回不來。”

  “如果説軍營是爐,班長就是燃燒的炭火!”戰士于永剛動情地説。

  王銳帶的兵必須守鐵紀。駕駛員李博強參加團組織駕駛專業考核,王銳擔任考官,李博強悄悄把限制桿放寬20公分,被王銳發現後當場指出,直接取消成績。“從那以後,我對訓練從來不敢打任何馬虎眼。”李博強説。

  有一段時間,一些戰士迷戀韓劇《太陽的後裔》,迷戀“花式英雄”,此時,王銳會把他們帶到榮譽室。

  “我們的先輩是真正的英雄,我們應該為他們自豪,為自己是他們的傳人而驕傲!”王銳的話讓戰士們肅然起敬。

  當班長和教練員5年,王銳帶出28名訓練尖子,15人考取專業一級,8人走上班長崗位,所帶班組4次立集體功,連年被評為“優勝車組”。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