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在京引發廣泛好評

中國新聞來源:南方日報 2017年07月24日 16: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7月23日,“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圓滿閉幕。展覽自7月8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以來,觀眾一直絡繹不絕,吸引了3萬多人次參觀。

  在京展出的半個月時間裏,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得到了京城觀眾、美術評論界的高度關注,引發了中央媒體、全國各地媒體乃至海外媒體的廣泛報道,廣東美術的百年經典得以大放異彩。而大展的意義更在於承載廣東文藝百年輝煌,開創嶺南文化新高地。據悉,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將於8月4日至9月5日移師廣東美術館展出。

  ●南方日報記者 李培 畢嘉琪

  反響

  《習仲勳在南梁》等作品引發熱烈反響

  23日,是展覽在京的最後一天。一大早,中國美術館門口就有觀眾排起了長隊領票入場。

  開展後的半個月以來,高劍父《東戰場上的烈焰》、司徒喬《放下你的鞭子》、關山月《綠色長城》、黎雄才《護林》、楊之光《雪夜送飯》、潘鶴《艱苦歲月》、湯小銘《永不休戰》等廣東美術百年來的554件經典作品集結京城,它們在“勇立潮頭——洋畫運動在廣東”“藝術革命——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匕首投槍——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激情歲月——為人民服務 為時代謳歌”“弄潮擎旗——改革開放中的廣東美術”“百花爭妍——創新創造 再築高峰”六個板塊中與全國觀眾們見面。這些作品來源於全國40多家美術館、博物館,單是中國美術館就提供了91件(套)珍貴藏品。

  “大展是對廣東百年美術豐碩成果的系統展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將大展形容為“融合著時代變遷和藝術演進的視覺長卷”。他提到,從這百年的滄桑,百年的積累,百年的光輝中可以看到廣東美術所折射出的中國美術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從四川來北京旅遊的郭先生帶著年過七旬的父母,在閉幕當天參觀了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沒想到正好碰上美術界的一件大事,確實是意外驚喜。”郭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一家人都喜歡美術,老父親更收藏過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如今能現場一睹真跡,老人家興奮得連連在作品前合影。“展覽精選的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廣東名家名作,難得一見,觀眾都能從中受到藝術的熏陶,也了解到很多近現代的歷史故事。”

  除了以往的經典作品,當代廣東美術家的作品也在展覽期間引發強烈關注。閉幕當天,北京市民王先生趕來看展,在展廳內特意找到汕頭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陳延創作的《習仲勳在南梁》,在作品前駐足良久。“我在媒體報道中看到這幅作品,了解到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産黨人創建以隴東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那段光榮歷史。”王先生説,這幅作品中,習仲勳同志的形象偉岸而親切,畫面涌動著一股真實而強烈的革命情懷,令人激動。

  連日來,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更是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央媒體及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廣東等地媒體紛紛對大展給予關注和積極評價,境外媒體也報道了大展的盛況和引起的良好社會反響。《人民日報》在對大展的報道中寫道:“曾經,廣東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大膽開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走變革之路的嶺南畫派聲名鵲起,藝術影響之深遠,絲毫不遜如今廣東之經濟”。而《新華社每日電訊》在報道中則指出大展精神層面的深刻意義:“美術的背後,折射時代的精氣神。不忘初心,從南梁到南粵,有一種精神一脈相傳。以美術創作的形式,穿越時空將南梁南粵‘一畫牽’,同樣是‘不忘初心’,不忘改革開放的精神之根、力量之源。”

  意義

  更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創作方針

  “近百年來,廣東美術已經成為中國美術發展的一個縮影,其改革創新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整個中國美術,成為中國美術各個時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認為,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的舉辦不僅是廣東美術的盛事,更是整個中國美術的盛事,對廣東乃至全國美術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個世紀以來,廣東藝術界英才輩出。他們向世人奉獻了無數具有新創意、新語言、新內涵、新意趣的時代經典。”吳為山認為,回望百年廣東美術,繼承性是其底蘊深厚的堅實基礎;革命性是其精神內涵的思想底色;兼容性是其開拓鼎新的百川之源;時代性是其別開生面的主要特徵;創新性是其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當我們參觀這份視覺長卷,一定會生發出充滿底氣的文化自信,感受到源於內心的創新使命,從而真正領悟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洋為中用、開拓創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文藝創作方針的深刻性和必然性。”

  大展得到了京城美術評論家的紛紛點讚。“中國美術館用幾乎全部展廳展示一個地域的美術,規模幾乎是空前的。”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裔萼認為,本次展覽的學術梳理非常清晰,使得觀眾能夠很好地了解廣東百年藝術發展歷程。“無論是展出規模,還是作品水準,均堪稱大展。”

  “如此全面、客觀、辯證、集中地看到廣東美術百年的全貌,這還是第一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鏞認為,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是一次高質量的大展,策劃非常精心、週密,理論準備也很充分。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用“碩果纍纍、豐富多彩、美不勝收”十二個字來形容本次廣東美術百年大展。薛永年認為,“其命惟新”的自覺意識為廣東藝術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展覽回顧廣東美術百年,目的是激勵今天的藝術家站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深入全面研究和繼承百年以來的精神,推動和促進當代美術的發展。

  “大展必將對今後的美術創作産生影響。廣東美術家一方面對傳統認真研究繼承,一方面對外來文化吸納融會,使中國繪畫産生新的面貌,他們是先行者。這啟示今天的藝術家,如何在新的時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劉大為如此總結大展的當代意義。

  後續

  將推動對廣東美術的研究和收藏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梁江透露,中國美術館對展覽給予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重視,並專門開會研究,未來將加大對廣東美術精品的收藏和研究。

  王鏞認為,展覽的主題“其命惟新”抓住了廣東美術百年的主線和精髓。“廣東美術始終堅持創新精神,敢為天下先。在百年的不同歷史階段適時推出了代表時代精神、具有創新意識的作品,涵蓋各個畫種。這一點説明廣東不僅是美術大省,而且是名副其實的美術強省。它對中國現代美術作出的貢獻,不亞於江浙,值得全國美術理論界對其展開新的研究。”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劉曦林認為,通過本次大展全面、立體、豐富的呈現,更進一步體會到大美術、大合力、大文化之“大”的意義。“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給全國美術史論家送了一本大書,送了一個大課題,值得年輕的朋友們認真地讀、認真地研究。”

  “這個展覽非常難得。不僅對於研究廣東美術,而且對於研究20世紀中國美術史,是必須要看的重要展覽。”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陳履生説。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丁寧、《中國美術報》執行主編王平等則不約而同用一場“視覺盛宴”形容大展。“大展帶給我們對‘經典’的特殊體驗,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中國百年美術的特殊版本,是研究者、欣賞者前面的一座富礦,很豐富。”丁寧説。

  據介紹,大展配套出版了《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作品集》《廣東美術百年大事記》《廣東美術百年理論文集》等“廣東美術百年書係”,從名家名作到理論研究進行了全面回顧總結。大展主辦方希望能引發全國理論界對廣東美術展開新的研究,集合成學術成果留給後人。廣州美術學院等方面也透露,正計劃籌建近現代美術研究所,爭取使廣東早日成為近現代美術史研究的一大重鎮。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