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在我國的吉林省白城市,去年已有10.2萬人脫貧,但仍有10萬人未脫貧。這些人多數都是因病致貧、年老體弱的貧困人口,他們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瞅著脫貧好項目幹瞪眼使不上勁,這些人能否如期脫貧,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今年65歲的李健文六年前做了心臟手術,長期幹不了重活,只能望著致富好項目幹著急。如今依託扶貧專項資金,李健文在自家近兩畝地的庭院裏架起了大棚,種植當地著名的吉塔辣椒。粗略一算,光這一項一年的收入就能有3000元。
通榆縣根據當地家家有庭院,且面積大又閒置的特點,推行了庭院經濟産業扶貧,讓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不出院門也能發展産業經濟。而有些村民,情況比李健文還差。張玉芳的丈夫患有腦血栓十幾年。因為丈夫生病,家裏一下子少了個壯勞力;因為要照顧丈夫,張玉芳又搭上一個勞力。
而像張玉芳家這樣類似情況不在少數,在白城市,60%已上的貧困人口都是完全失去勞動能力的。這部分人更是脫貧的硬骨頭。因此育林村想到了因地制宜壯大集體經濟,通過分紅入股等方式,讓這些完全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能夠享受分紅。在村裏養牛養羊産業的基礎上,村裏又在謀劃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項目。受200公里外的青山鎮啟發,村裏看上了粉廠項目,那裏每個粉廠,每年土豆加工量就能達到600萬斤,利潤超過60萬元。
2017年,吉林省圍繞年度脫貧項目責任清單,全年計劃投入各類資金1000億元以上,加快補齊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突出短板,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特色經濟、光伏發電、鄉村旅遊、電商等扶貧新業態;織好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四道醫療保障網,實現縣域內新農合政策報銷比例達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