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當前,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依法治稅是依法治國在稅收領域的具體體現。2016年,全國稅務部門牢牢把握法治稅務建設生命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攻堅時期,堅持改革于法有據、依法推進,運用法治力量凝聚改革共識、打破利益藩籬,有力推動稅收改革發展邁上新臺階。
更高層次推進稅收法定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對公眾關心的稅收法定工作作出回應,“《立法法》中已經明確提出,所有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稅收徵收管理等基本的內容都由法律規定”,“環境保護稅法、資源稅法、增值稅法、關稅法等,都已經列入了立法規劃。”
法者,治之端也。稅收法定原則的落實已經有了時間表,確定了路線圖,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密切關聯。對此,國家稅務總局出臺《“十三五”時期稅務系統全面推進依法治稅工作規劃》,堅定將法治作為“十三五”時期稅收改革發展的基本原則,明確提出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範引導稅收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全面推進稅收事業發展。
“推進依法治稅,首先要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用法律來科學界定國家與納稅人等方面的利益關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明確表示,認真配合做好相關稅收立法工作,不斷提升稅收法律層次,提高法律效力,全力建設規範明確、公開透明、執法統一、利於遵從的現代稅法體系。
被稱為中國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頂層設計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出臺,有力推進稅收法定的落實。《方案》明確提出了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重點推進增值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6大稅種法制建設,在2016年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于2016年12月25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並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成為《立法法》對“稅收法定”作出進一步明確規定之後,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首部單行稅法;《稅收徵管法》正在加緊修訂,已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修訂後,管理程序更加科學,更加注重保護納稅人權益;《個人所得稅法》修訂、房地産稅立法工作有序推進;營改增收官戰順利完成,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全面推開,水資源稅試點開徵……
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以及自貿區發展等國家戰略陸續出臺,對地方涉稅法規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推進地稅加快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推進地方稅立法,按照積極穩妥、先易後難的原則,配合立法機關,適時將地方稅相關稅收條例上升為法律。
稅收制度規範化建設對落實稅收法定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稅務總局起草修訂《稅收規範性文件制定管理辦法》,完善稅收規範性文件管理基本制度。對不利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截至目前,稅務總局集中公佈失效廢止稅務部門規章、稅收規範性文件共140件。同時,在稅務總局的指導下,全國各地稅務機關累計清理規範性文件7萬多件,進一步規範了稅收規範性文件的制定管理行為。
在推進稅收業務和內部管理規範化進程中,稅務總局進一步完善納稅服務規範、稅收徵管規範、出口退(免)稅管理規範、國地稅合作工作規範等,特別是根據地方稅各稅種特點,逐步制發分稅種管理規程,力爭到2018年實現地方稅稅種管理規程全覆蓋,實現國、地稅規範化管理質的提升。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稅收立法是稅制改革和稅收徵管改革的“龍頭”。目前,符合我國國情、適應國際發展趨勢、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匹配的稅收法律制度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全面推進依法治稅的基礎愈加穩固。
更嚴尺度規範稅收執法行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稅收執法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體現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必須要下大力氣,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嚴守依法徵稅紅線。我國經濟增長正在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由於目前的稅制結構以間接稅為主,在經濟減速時對稅收影響更大,完成收入任務的艱巨性和複雜性明顯增加。王軍強調,堅持依法徵稅,應收盡收,是各級稅務部門和廣大稅務幹部的一項基本職責,但完成預算確定的稅收收入任務壓力再大,也不能收過頭稅,這是一條紅色底線。
稅務總局為此出臺《關於堅持依法治稅 更好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見》,認真貫徹落實預算法和稅收徵管法等相關法律,堅決防止和嚴肅查處收過頭稅、空轉、轉引稅款、突擊徵稅等違規行為,實現稅收收入沒有水分的增長。
主動依規減免稅,執行中不打折扣,是各級稅務部門和廣大稅務幹部的另一項基本職責。嚴格落實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等一系列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舉措,給企業帶來直接的減稅利好。數據統計,目前減稅規模呈現逐步擴大態勢,全年預計減稅超過5000億元,圓滿兌現改革承諾。“營改增全面推開,讓松鶴樓這棵老樹開出新枝,預計今年將是松鶴樓經濟效益最好的一年。”蘇州松鶴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羅平説,今年3、4月份仍然虧損,10月份已經扭虧為盈,企業已經全面適應了新稅制的要求。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不是權宜之計,是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舉措。“當前削減行政審批的改革就是在存量上面做文章的改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表示,改革發展到這個階段,就是啃硬骨頭。
稅務總局迎難而上,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在前期公佈的87項稅務行政審批事項中,除7項稅務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保留外,80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清理完畢。不再保留出口退(免)稅資格認定、偏遠地區簡並徵期認定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以前所得稅優惠程序多,我們嫌麻煩都主動放棄了。現在辦理小微企業減免稅無需審批備案,讓企業可以十分便利地享受政策紅利。”稅務總局取消小微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備案手續,讓重慶俊發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財務人員江英非常滿意。
放權不是放任,而是為了騰出手來加強監管,放權的過程,也是建設現代政府的過程。2016年2月稅務總局印發《關於深化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管理的指導意見》,堅持放管結合,從制度建設、納稅服務、行政監管和社會共治4個方面提出了13項具體措施,會同有關部門在共同推進“三證合一”的基礎上,再整合社會保險登記制度和統計登記制度,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並進一步探索完善對“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納稅人實施有效管理。“《指導意見》為基層稅收工作指明了事中事後管理的方向和路徑,稅收管理逐步實現了依靠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管理的重大轉變。”河南省漯河市國稅局局長聞傳國結合基層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情況表達了看法。
探索公正文明執法方式。在執法體制上,各層級稅務機關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適當提升管理層級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基層稅務機關崗責體系,合理配置執法資源。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國稅局大力推廣組織、業務、隊伍扁平化改革,實現整個徵管過程節約35%以上的資源。
在夯實執法體制建設的基礎上,完善稅收執法程序同樣成效顯著。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則》推動國、地稅聯合製定本地區統一適用的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變“彈簧秤”為“刻度尺”,讓執法人員“對症下藥”,杜絕“亂開藥方”,有效避免了稅收執法“十里不同天”。
對稅收執法方式的探索更為有力地提升了稅收執法水平。權力與責任清單正式報送中央編辦審核,全系統推行公職律師制度有效發揮法律專業人才在稅收法治中的積極作用,在河北、河南、內蒙古、貴州國稅,北京地稅試點推行總法律顧問制度,取得良好成效。各地也廣泛探索運用行政指導、行政獎勵、調節疏導等非強制性執法手段。“加強柔性執法,徵納雙方在互動、協商、理解中凝聚共識,更有利於推動稅收法治向合作、高效發展。”廣東省湛江市國稅局局長陳超帶説。
“互聯網+執法”更是今年稅收執法探索的重頭戲。各地稅務部門廣泛通過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信息渠道推動稅收法治信息化。山東省煙臺市國稅局針對普通發票違法行為,開發“普通發票查驗系統”,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有力提升執法質效,系統實施一年來,查補稅款1.47億元。
加大打擊稅收違法犯罪力度。“穩、準、狠”是打擊稅收違法犯罪行為必須把握的重要原則。稅務總局建立健全隨機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對重點稅源企業每5年輪查一遍。注重推行先開展案頭風險分析再開展定向稽查的精準打擊模式,在選案、審理環節不斷完善細節,修訂重大案件審理辦法,並將司法等領域規範裁量權、增強裁判統一性等指導案例制度引入稅收執法實踐。湖北省國稅局總結、提煉、發佈了多形式指導案例,以“小個案”推動稅收“大法治”。
更高層次開展稅務稽查領域稅警協作,2016年,公安部派駐稅務總局聯絡機制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全國已有615個公安派駐稅務聯絡機制辦公室。江西省宜春市創新成立該省首支公安涉稅犯罪偵查支隊,分別派駐國稅、地稅,稅警深度聯動、主動出擊,有效解決了企業走逃、證據銷毀、資金轉移等虛開騙稅案件查辦難題。
“任何人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實現依法治稅關鍵因素還在人。稅務總局全面推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防止權力濫用,並進一步完善執法督查與糾錯問責機制,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重慶市國稅局今年完成重點執法督察項目333個,依規處理70余名幹部職工。“嚴格問責就是要將責與職匹配,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促使稅務人員履職盡責,嚴守規矩自覺擔當。”重慶市國稅局局長李傑表示。
更廣範圍凝聚稅收法治合力
推進依法治稅是稅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項浩繁而艱巨的工程,不僅需要稅務部門全力投入,而且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有力合作與支持,形成同心合力推進依法治稅的良好局面。
在部門合作中發揮納稅信用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真是太感謝了,幾天時間就退了1億多元出口退稅款,解決了我們燃眉之急。”浙江永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沈文萍對稅務部門超高的退稅效率豎起大拇指。稅務總局出臺《出口退(免)稅企業分類管理辦法》,通過納稅信用級別、稅法遵從、凈資産等一條條“硬杠杠”,對高信用度企業提供最大便利。
目前,納稅信用體系建設已經成為“法治稅收”的重要運用。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文明辦等29個部門簽署了《關於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實施聯合激勵措施的合作備忘錄》,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在項目管理、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進出口等18個領域實施41項守信聯合激勵措施。“納稅信用”得到廣泛認同,“納稅信用貸”“出口退稅貸”“稅保互動”,緩解了誠信納稅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寸步難行。國家稅務總局與國家發改委、中央文明辦等21個部門簽署《關於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合作備忘錄》,對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依法採取阻止出境、限制融資授信、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等18項懲戒。2016年,全國稅務機關公佈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2279件,不少當事人受到聯合懲戒:公安邊檢機關阻止欠稅人出境443人次;1名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的企業負責人被全國總工會撤銷全國勞模資格;海關總署對36家稅收違法“黑名單”企業實施風險管理部門布控、高比例查驗。
截至今年10月份,全國通過稅收“黑名單”入庫稅款滯納金及罰款達47.43億元。“稅收違法‘黑名單’的公佈,通過法律外附激勵和內滋激勵機制,調節納稅人預期心理結構和行為決策,促進形成理想稅收法律秩序,有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認為。
在社會合作中最大程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提高稅法遵從。推進依法治稅,必須牢固樹立徵納雙方法律面前平等的理念。稅務總局指導建立納稅人以及第三方對納稅服務質量定期評價反饋的制度,深化政務公開和辦稅公開,及時公佈和更新涉及納稅人權益的環節和事項,方便納稅人查詢。“到哪,幹什麼,找誰處理,在公示上一目了然,不用來回問,來回找!”山東省招遠市天橋面業有限公司會計秦雪對招遠市國稅局的涉稅公示制度非常滿意。
既廣泛公開讓納稅人了解權益,更暢通渠道讓納稅人維護權益。稅務總局進一步完善了稅務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稅收爭議化解機制,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能力建設,推進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專業化。今年以來,共辦理復議案件72件,一審行政訴訟案件25件,二審行政訴訟案件10余件,民事訴訟案件8件,以及國家賠償、信訪申訴等案件20余件,有效推動化解了涉稅爭議,切實保護了納稅人合法權益,收到了良好社會效果。
全國稅務系統還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廣泛開展法治稅務示範基地創建活動,進一步將依法治稅原則全面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推動稅收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培養公民樹立依法納稅意識,在全社會引導形成崇尚稅法、遵守稅法、捍衛稅法的良好氛圍。
為傳播稅收知識,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青島市政府在本市嘉定路小學成立全國首個由政府設立的稅收普法教育基地,編寫稅收普法教材——《走進稅收》,“稅收”成為學校專設的日常課程,讓廣大青少年了解稅法、傳播稅法。
法者,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錶。黨的十八大以來部署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給稅收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法治稅融入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容當中,稅收的職能作用發揮也建立在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成為治國理政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稅收法治精神的光芒照亮前路,引領稅收現代化建設走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