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信恒均:為了偷懶而勤奮 這種“懶”該給滿分(組圖)

中國新聞來源:中工網 2016年12月02日 20: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作為常年奮鬥在鐵路養護、機械維修第一線的工人,信恒均每一次的改進與創新都是為了更便於操作。

  宜昌東線路車間承擔宜萬、漢宜、鴉宜線259公里的正線、108條股道、266組道岔的維修保養工作,工作任務多,技術含量高,天窗作業時間有限、人員有限都為作業增加了難度。對於信恒均來説,這是一個挑戰,在他看來,辦法總比困難多。

  多年來,路基換填施工一直沿襲傳統換填方式,使用柳條筐搬運、傾倒石砟。沉重的石砟筐不論是搬運還是傾倒都費時費力,讓工人苦不堪言。今年春季“集中修”過程中,相對於挖掘機代替人工挖砟的新工藝,人工搬運石砟就顯得格外落伍。在現場盯控的副段長劉濤、張啟雲與信恒均探討“小車推道砟”的思路,説著説著,信恒均腦中靈光一現,當即從工地回到修理間。五天之後,一台從未見過的卸砟專用車出現在大家面前,所有人都充滿好奇。4個車輪、5塊地鐵板組成的微型敞口貨車箱體,前後左右4個側下部均可打開的簡單結構卻成了減少作業工時的神器。經過三次改進,卸砟車每次可裝滿相當於500筐的石砟。挖掘機裝車4分鐘、推送到卸砟地點4分鐘、卸車4分鐘,10分鐘就可以完成從前一個多小時的工作量,職工們稱之為“卸砟神器”。

  宜昌東站減速頂高出軌面,機械化設備無法使用,只能手工養護,效率十分低下。信恒均在現場反復琢磨、試驗、研究,最終通過一根不銹鋼軋帶,利用減速頂的彈簧裝置在作業前進行捆紮,作業後接觸捆紮,既克服減速頂的干擾又能成段推行機械作業。此項技術改進每年為企業節約1000多工時。

  “其實我也並不是很聰明,只是喜歡琢磨,喜歡鑽,有一點強迫症,問題沒有解決好不會輕言放棄。”信恒均黝黑的臉龐,油跡斑斑的工作服和衣服近視眼鏡加上身上的油味使他看起來更像一個專家型的技術人才。

  有人説,信恒均改進技術、節約工時是為了偷懶,他的勤奮是因為他懶。這種“懶惰”方式不得不讓人給個滿分。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