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一帶一路”將成為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的範例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6年09月05日 14: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5日訊(記者馬常艷)G20杭州峰會召開之際,來自藍迪國際智庫的專家在此間表示,G20和 “一帶一路”在理念、利益機制、優先發展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G20關注的創新增長、經濟治理、國際貿易投資、可持續發展等重要議題,“一帶一路”倡議都給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將“一帶一路”納入G20框架,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一帶一路”將成為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的範例。

  G20峰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備受各國矚目,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邀請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成員、德恒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全球合夥人王麗和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謙從不同視角來解讀G20峰會傳出的重要信息。

  G20杭州峰會:三大問題急需討論和解決

  G20杭州峰會明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並且提出“中國方案”和“中國主張”。各界密切關注此次峰會將為持續低迷的世界經濟注入怎樣的“新動力”。

  趙白鴿表示,G20杭州峰會是在一個特別重要的歷史時期下召開的。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中國如何和各國一起探討未來全世界在治理和發展方面的新對策,杭州峰會創造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這一次杭州峰會的各國代表都充滿期待。各國希望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國家在治理結構上有一個新的突破點,希望通過創新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趙白鴿認為,這次杭州峰會,不僅會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也會從全球治理的角度,將為全球提供重要智慧和決策。

  趙白鴿指出,目前全球治理有三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在G20杭州峰會上會做充分的討論。第一個問題是全球化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投資和貿易,第三個問題是如何利用新科技來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發展目標。

  現在對於全球化有不同的聲音,有聲音認為全球化造成貧富不均,造成區域間的衝突和風險。但是隨著信息的全面拓展,以及貿易開放的擴大,全球化勢在必然。趙白鴿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的問題,而是應該如何用最高的智慧來實現大家共贏的局面。

  對於投資和貿易,趙白鴿認為, G20杭州峰會很可能將制定相應的規則,形成共識,並加大投入,使投資和貿易更有效地開放。

  G20和“一帶一路”高度契合

  趙白鴿認為,G20峰會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既有區別,又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一帶一路”體量龐大,能否納入G20框架,以及能否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備受期待。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並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以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要原則。2015年,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總額近1萬億美元,我國同沿線65個國家中投資49個國家,共計150億美元,同比增長18%。

  趙白鴿表示, “一帶一路”是互聯網高科技背景下,包容性增長的特別好的案例。它實際上沒有國家邊界,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這個全球化有“三共原則”,即共商、共建、共享,不能只有一方積極努力,而是要全世界各個國家共同來做。

  趙白鴿認為,在G20聚焦的重要問題上,“一帶一路”不僅回答了為什麼,而且回答了怎麼做的問題。“一帶一路”倡議很可能不僅對G20未來發展,而且對全球全面發展都將會産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原則,實際上把G20當中一些特別關鍵的問題,用很通俗的語言表達了出來。

  “一帶一路”和G20這兩者之間在理念、利益機制、優先發展的領域都有很大共通之處。據統計,G20國家的國民生産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如果G20與“一帶一路”能夠很好地融合銜接,將對經濟增長、創新發展産生非常大的作用。

  王麗從實踐的角度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她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已獲得沿岸60多個國家的響應,各個國家紛紛制訂自己發展規劃,主動跟“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來對接,雙邊和多邊會議經常進行。

  劉謙表示,“一帶一路”國家有44億巨大的人口的儲量,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G20和“一帶一路”非常重要的融合和連接,消除了以前國家與國家之間發展的孤島。

  G20對接“一帶一路”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

  “一帶一路”倡議體量龐大,涉及國家眾多,在中國推進這一倡議過程中,碰到一些挑戰和質疑在所難免。

  針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挑戰,趙白鴿認為,首先必須積極應對挑戰,達成共識。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如果僅有中國人的熱情,那是絕對不夠的。這個共識基於“三個共同體”,就是命運、責任和利益的共同體。此外一個特別大的挑戰,是由於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全球治理和創新都面臨一個特別特殊的歷史階段,原來的一些治理模式不是説要全部推翻,至少需要改善。怎麼改善,向哪個方向改善,由誰來改善,這些問題必須把人類共同智慧結合起來解決。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發達國家可能會提出:“你們在這裡忙活半天,我們發達國家怎麼辦?”對此,趙白鴿指出,歐盟和北美很多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都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G20包含了世界主要的經濟體,如果把“一帶一路”周邊需要幫助的國家進行很好的對接,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同。

  也有很多老百姓在説,中國自己還有很多貧苦地區,把這些錢全部都投國外了,國內怎麼發展?趙白鴿指出,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因為對於一個機構而言其發展不應僅僅局限于機構本身的資源和人力,對一個國家而言亦然。還有很多老百姓在問,“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什麼?趙白鴿認為,如果能把世界資源組織起來,那肯定比僅僅整合中國的資源要帶來更多的效益。

  “一帶一路”是G20的重要基點

  趙白鴿指出,“一帶一路”絕對不是中國項目,它是一個全球項目,能組織到多大的資源,它就到全球哪個角落。“一帶一路”實際上也是G20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特別重要的基點。

  面對種種挑戰甚至質疑,中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和行動?趙白鴿指出,我們需要在運作層面下更大的力氣。運作層面需要更多的資金,需要有一批非常有影響力的企業,需要有一批非常智慧的人,國家在這方面特別是以形成企業為主導這樣的思路正在形成。現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以及由誰來共同組織平臺和資源,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其實不是個人智慧的競爭,也不是單一國家的國力競爭,而是組織資源的能力和平臺能力的競爭。為此,要運用現代化創新手段,設立新的治理模式、管理方法,把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

  趙白鴿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提供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動力,正在形成經濟增長的新活力,正在展現全球發展的新前景。“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各國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有利於培育新的增長點以提振區域和全球經濟,發揮不同國家的比較優勢,促進資源整合和雙贏合作。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