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中國的機遇 世界的動力——B20代表之聲

中國新聞來源:《光明日報》 2016年09月04日 12: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G20觀點薈萃】

  主動擁抱技術變革

  B20就業工作組主席、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彥宏

  我代表B20(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就業工作組正式提出“G20智慧(SMART)創新倡議”,旨在促進G20成員資源與成果共享,推動可持續的技術創新,從而促進就業、改善結構。這項倡議是希望建立一個政府、企業、院校和研究機構共享資源和成果的開放型網絡,以推動可持續的技術創新為目標,促進全球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

  我們具體提出的建議包括:加強G20成員之間的科技、文化與教育交流;在簽證方面為科技創新人才、企業家提供便利;成立相關基金資助G20創新;打造G20優勢技術資源分享平臺;構建“G20大腦平臺”,高效對接各國創新主體的智力、數據、技術等創新資源,推進協調發展、開放共享。

  技術革命歷來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極大推進了生産、生活進步,並創造大量新就業。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是一個淘汰落後産能的過程,技術的浪潮沒人能阻擋。

  人工智慧時代已經到來,短期內它可能威脅到很多人的工作,但長遠來看,技術革新會帶來很多新工作機會,並以更高層次的、讓人類更健康快樂的工作方式出現。我邀請大家一起結合人工智慧,重新想象你所在的行業,重新想象中國經濟和世界的未來。我們正站在新舊技術革命的交界點上,顛覆性的新技術尚在萌芽期。歷次技術革命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應該主動擁抱技術變革,利用新技術提升效率,改善結構,擴大就業。

  (光明日報記者 曹元龍採訪整理)

  包容和聯動至關重要

  B20貿易投資工作組聯合主席、招商局集團董事長 李建紅

  通過主辦和深度參與G20杭州峰會,中國獲得了一個高層次的國際舞臺,得以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作為主要力量推動新一輪全球化進程,為世界經濟復蘇與發展作出貢獻。透過此次峰會,世界將更了解中國,更理解中國給出的全球經濟解決方案。

  “包容”是本次峰會主題的關鍵詞之一,G20峰會機制正是國際合作的重要體現,中國舉辦G20峰會,是中國企業的重要契機,包容開放的世界經濟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全球發展機會。

  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貿易增長幅度放緩,短期保護主義抬頭,部分經濟體甚至出現了“去國際化”的苗頭,包容性降低,引起了工商界的普遍擔憂。此次B20向G20建議,加快批准並落實《貿易便利化協定(TFA)》的建議,其宗旨就是讓關稅低一點,通關快一點,貿易流動成本少一點。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曾骙採訪整理)

  推動貿易便利化

  B20貿易投資工作組聯合主席、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 童夫堯

  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過去四年全球貿易量、貿易增長遠遠低於GDP增長,各國還新增了628項貿易保護條款。在這樣的情況下,全球能夠聚在一起討論打造有秩序的、通融的、公平公正的貿易金融體系,從而拉動全球發展,B20可以説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

  在本次杭州峰會上,B20在貿易投資領域向G20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多邊貿易體系、促進區域和WTO的協同,二是呼籲G20加快批准並落實《貿易便利化協定》,三是建立一個針對全球多邊貿易的指導性框架,而防止現在的貿易政策碎片化。

  B20呼籲各國都不再出臺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同時進一步減少原有的貿易保護政策。如果這一政策得到各國執行,將增加2500億美元的全球進出口交易額,拉動世界GDP增長0.18%,相當於1500億美元。同時,各G20成員應&&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的簽署,如果WTO成員全部簽署該協定,全球商品和服務出口額或將增加2萬億美元,這相當於2018年全球貿易出口額的8%,全球的GDP因此會增加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8%。

  過去30年中國一直被認為是全球貿易秩序的被動接受者,今天的中國則已從參與者變成了建設者。世界貿易從以前的美國核心到今天以中國、美國、德國三駕馬車共同推動,中國貿易額達到了全球貿易額的11.9%。在制定遊戲規則、未來貿易投資政策的框架制定中,我相信中國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未來五到十年,是中國企業抓住中國與全球機遇,在全球經濟結構深度調整中打造中國影響力的重要時機。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曾骙採訪整理)

  實現資源、知識和成果的分享

  B20就業工作組聯合主席、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梁信軍

  今年B20給G20提交的政策建議報告中,我們就業工作組具體的政策建議主要有四個:第一,貫徹落實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G20成員應該有計劃地推動技術創新,促進政府、私營部門、院校和研究機構通過統一平臺實現資源、知識和成果的分享。第二,消除結構化障礙,建立支持機制,提高青年就業率。第三,實施和鼓勵制定舉措,提高女性就業率。第四,啟動計劃,評估和減少技能不匹配問題,彌補能力差距。

  本次G20峰會主題的關鍵詞之一是“聯動”,各成員要加強經濟合作,促進貿易與投資,提振世界經濟。貿易投資是繼金融、財政之後,G20合作機制的又一支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聯絡越來越緊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步伐越來越穩。

  我們認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不僅僅是業務範圍的全球化,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全球化。我們意識到,促進就業問題是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反過來也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曹元龍採訪整理)

  把握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

  浪潮集團董事長 孫丕恕

  出席這次B20峰會,我感到意義重大。G20杭州峰會把創新增長方式設定為重點議題,意在提升世界經濟長期增長潛力。如何從“數據經濟”的角度切入,創新增長方式、促進創業創新是我關注的重點。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對於從事IT行業的我而言,感受很深。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不斷面臨挑戰,深層原因在於上一輪工業革命的動能已消退,新舊動能轉換“青黃不接”,必須儘快推進新技術革命,進行大規模結構性改革。針對結構性改革難題,中國發揮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實施“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大數據行動計劃”等重大戰略,在重大科技領域和戰略新興産業方面不斷突破,這將成為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引擎。

  此次B20政策建議報告提出了4個方向、20項建議,第一個方向是“創新全球經濟增長方式”,其中第一條建議為“實施智慧創新倡議”等項目,鼓勵創業和創新。新技術革命將成為全球經濟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這次革命的核心——數據,將融合一系列創新技術,開拓出經濟增長的新渠道、新方向。

  全球70多億人口,每天都在産生海量數據,無論是政府開放的數據,還是互聯網數據,都蘊藏著無限價值,成為繼土地、能源之後最重要的新一代生産資料,並能在互聯網平臺上自由交易、流通。非常期待G20杭州峰會能夠將中國方案帶給全世界,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良藥”。

  (光明日報記者 馮蕾採訪整理)

  充分發揮創新激勵的乘數效應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總裁 井賢棟

  習近平主席在B20峰會的主旨演講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多次提到創新、包容等關鍵詞,主張構建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我認為習主席的演講給全球經濟復蘇開出了治本的“藥方”,指明了全球經濟發展和治理的趨勢。

  對於企業界來説,這番講話讓我們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充滿了信心。而且我也認為,中國企業理應並且事實上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天,我們看到,國際金融危機後各國都在迫切尋找經濟增長新動力,但唯有充分發揮創新激勵的乘數效應,才能真正讓世界經濟恢復動能。而未來,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在創新型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習主席提到的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新科技的運用。

  習主席還提到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包容型世界經濟的增長需要包容性的金融,而包容性的金融就是普惠金融,這將是中國金融改革中很有意義、激動人心的一部分。目前,中國借助科技力量發展普惠金融,已經走在全世界前列,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普惠金融領域,《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將提交峰會,它對全球普惠金融的發展做了一個全新的頂層設計,並提出用數字技術發展普惠金融,無疑將加快全世界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特別是讓發展中國家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下難以覆蓋的人群,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

  我相信,G20杭州峰會將是一個新起點,世界經濟將從這裡再出發,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 陳恒採訪整理)

  虛擬經濟成為強勁增長動力

  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 蕭泓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中國的發展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好,對世界的貢獻一定會越來越大。我們相信,勇於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科技創新,他説,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在杭州點擊鼠標,聯通的是整個世界。

  今天,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風險挑戰,人們把更多目光投向中國。過去那種單純依靠資源、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的方式已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進行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在這個過程中,虛擬經濟作為重要的增長動力之一,將對經濟轉型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發展互聯網、數字技術、文化創意、影視娛樂等産業,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此次B20峰會討論的創新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當前,以創新、創造、創作為宗旨的文化創意産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突出。這對於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文化企業來説,是一個重要機遇。

  自古以來,互聯互通是人類社會的追求。放至當下,不僅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而且也包括文化交流的互聯互通。未來,通過將創意內容轉化為創意成果,尤其是影視娛樂跨界的文化融合,不僅能促進經濟增長,更能提升我國文化和文化産品的國際影響力。

  (光明日報記者 陳恒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16年09月04日 06版)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