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丁剛:中國和平崛起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中國動力”

中國新聞來源:環球網 2016年09月04日 14:0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歷史總是會在一些關鍵時刻敲出聲響。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4日,舉世注目的G20峰會將在西子湖畔舉行。這個巧合中包含著濃濃的歷史韻味。

  當探尋中國崛起之謎成為一種時髦,目光向歷史深處的延伸就會成為一種必然。理解中國,既要觀察活躍在高清頻幕上的今日中國,也不能忘記那些發黃照片上的抗戰中國。

  “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1939年1月),毛澤東就明確地指出了中國抗戰的世界意義。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卓越的歷史貢獻。

  195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表示,美國“忘不了中國人民在7年多的長時間裏怎樣頂住了日本人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同年,斯大林在給毛澤東的復電中盛讚中國人民“在消滅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事業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國人民及其解放的鬥爭,大大地便利了擊潰日本侵略力量的事業”。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成千上萬中國人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築起了新的長城,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愛國主義篇章,展現了一個東方古老民族渴望獨立、自由與和平的宏偉志向。

  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期盼著有一天能擺脫列強宰割,堂堂正正地與世界其他民族比肩而立,攜手共創一個公正、正義與和平的世界。

  堅定不移地舉起抗戰大旗的中國共産黨人,從一開始就將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命運與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緊密相連。抗戰的勝利,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共産黨和中華民族的力量。

  如果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擺脫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身份”,總是被置於全球治理“旁聽生”的地位,這個世界就無從談起持久的和平與繁榮。

  今天的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是,中國人對世界和平發展的追求始終未變。

  當年,中國抗戰的勝利為亞非拉廣大受壓迫受剝削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樹立了光輝榜樣,傳遞了勇氣與力量。今天,中國的和平崛起為發展中國家奮發向上、積極參與全球事務提供了“中國動力”。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革。2008年,一場由金融風暴由西方襲來。它加速了中國走向進世界舞台中央的進程,推進了中國在G20的角色轉換。

  2008年11月,G20首次從財長級別會議升級至首腦峰會,次年4月又在倫敦舉行了第二次峰會,峰會聲明的第五款只有兩個單詞“It works”。中文意思是它起了作用,或者是它是有效的。

  為什麼G20開了兩次峰會就有效地阻止了這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的蔓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參戰”。

  全球治理體系從此進入歷史性轉變期,世界呼喚新的領導力。中國從被動接受世界的影響轉為與世界相互影響。

  中國歷史性的崛起恰好發生在世界劇烈變動的時期。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躋身於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行列,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一員和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之一。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成為歷史賦予一個新興大國的責任。西子湖畔,中國信心滿滿地走在世界舞臺上……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