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G20峰會:中國大醫精誠 展示妙手仁心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2016年09月03日 11:3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6年9月4日, G20峰會將在中國杭州舉行,這是世界給中國的難得機遇,也是中國給世界的傾情回報;這是世界對“中國藥方”的期盼;也是中國展示“大醫精誠”的奉獻。中國秉持開放包容、和平發展、共享共贏的理念,用心精微,辯證施證,提出了醫治世界經濟疾患,推動世界經濟再平衡、實現世界經濟早康復的G20“八字藥方”: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其中,“創新”是動力之源,活力是健康之本,聯動是合作之道,包容是共享之根。可以説,這是一味充滿“君臣佐使”哲理,蘊含“七情和合”思想,體現“標本兼治”智慧的“中國藥方”。

  首先,實現世界經濟健康運行,要推動世界不同經濟發展類型國家之間的再平衡。當今世界,經濟金融化、經濟泡沫化、經濟虛擬化,國際壟斷金融資本按照“資本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優化配置全球資源,分類定位國家角色,形成了以美國等為代表的“寄生消費型”國家;以中國等為代表的“勞動生産型”國家;以委內瑞拉等為代表的“資源供給型”國家。雖然美國GDP總量約佔世界的20%左右,但是在國際貿易中有一半以上的交易都是以美元開立結算,美元差不多佔據了63%的外匯儲備和87%的外匯市場交易。美國可以通過印刷和輸出美元,購買全球的商品和服務。而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照購買力平價測算,2016年中國GDP也將超過美國,但是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還處在第76位,中國人文發展指數(HDI)排名還處於第90位(UNDP),仍然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挑戰。這種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分工和格局,養壞了美國等“寄生消費型”國家,累壞了中國等“勞動生産型”國家,傷害了委內瑞拉等“資源供給型”國家。其結果是“寄生消費型”國家不勞而獲,成為世界經濟“寄生蟲”,得了“寄生病”;“勞動生産型”國家多勞少獲,成為世界經濟的“打工仔”,得了“過勞病”;“資源供給型”國家賤賣資源,成為世界經的“輸血者”,得了“貧血病”。因為大家都病了,必需推動這三類國家之間發展形態、發展分工的再平衡。

  其次,實現世界經濟健康運行,要推動全球勞動力所得與資本所得之間的再平衡。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併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2008年爆發的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告訴我們,放任資本逐利,其結果將是引發新一輪危機。缺乏道德的市場,難以撐起世界繁榮發展的大廈。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局面不僅難以持續,也有違公平正義。要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促進,打造兼顧效率和公平的規範格局。”可以説“放任資本逐利將引發新一輪危機”這一科學論斷正好點中了目前全球經濟生病的穴位。因此,需要給全球氾濫過剩的金融資本套上“籠頭”,抑其之害,揚其之利,讓其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讓社會圍繞勞動這個太陽旋轉,以保障勞動者主體地位,剷除滋生資本食利的沃土,促進勞動與資本之間共享雙贏,推動勞動與資本之間的再平衡。

  第三,實現世界經濟健康運行,要以“一帶一路”為動力抓手,推動東西方經濟的再平衡。從中醫角度來講,血氣不通則痛,關係失調則病。世界經濟體系是同人一樣的生命體,世界經濟體系機體血氣失調、失衡和失序,讓世界經濟體系“痛”與“病”。“一帶一路”是構成世界經濟體系的“任督二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是打通世界經濟的“任督二脈”。“一帶一路”的核心就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為代表的互聯互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實現真正的“包容性全球化”,讓東西方經濟普惠化、均衡化和再平衡。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上承美歐等發達國家,下啟亞非拉等欠發達國家,是名副其實的支撐世界經濟健康運行的支柱和脊梁,是世界上工業化能力最強大的國家,唯有中國有能力,以其龐大的基建能力和工業産能引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投資,這既緩解發達國家因經濟空心化、去工業化帶來的資本滯漲危機,又能為打破發展中國家缺乏資本、設施薄弱、建設能力嚴重不足的瓶頸局面。“一帶一路”把中國和世界各國聯通起來,把陸權國家與海權國家聯通起來,讓南方國家與北方國家協作起來,讓東西方經濟的再平衡起來,為世界經濟健康運行,提供一把“中國鑰匙”。

  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義之邦,信仰“王道天下”,強調“以義制利”,崇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命中註定要為人類發展進步承擔責任與義務,創造偉大和永恒。中華文明具有輸出“發展紅利”的特質,中國越發展,中國越繁榮,輸出的和平、和諧因素就越多,帶給世界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紅利就越多。上個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曾説:“中國應當對於人類社會有較大的貢獻。”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而又使人可親”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現在比歷史的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G20杭州峰會創造了中國為人類發展再立新功的歷史性機遇。我們不忘記初心,一定成為世界各國心目中的負責任、講信譽、有擔當、道德高尚的文明國家,要當精誠大醫,妙手仁心,扶危濟困,踐行“親仁善鄰、協和萬邦”,“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之“普世精神”,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立功、立言、立德。(作者:楊多貴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