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聚焦G20杭州峰會:創新增長方式 繪就世界經濟新藍圖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2016年08月10日 05:2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開欄的話

  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的腳步近了。作為東道主,中方正同各方一道,致力於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為各國增長注入動力,使世界經濟煥發活力。國際社會對杭州峰會充滿期待。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專欄“聚焦G20杭州峰會”,邀請國內外人士把脈世界經濟,暢談中國作用,共謀全球發展,為杭州峰會實現預期成果凝心聚力。

  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正向我們走來,為解決世界經濟當前以至長遠的問題而來。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再次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至3.1%和3.4%,較4月份的預測值均下調0.1個百分點。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提醒,G20成員應該認識到,不得不採取措施支撐疲軟增長的時刻已顯著迫近。

  現在,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又走到一個重要轉捩點。能否夯實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基礎、擺脫危機影響?能否把握科技進步和新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新一輪增長?國際社會正把目光轉向G20主席國中國。

  “我們應該致力於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為各國增長注入動力,使世界經濟煥發活力。”去年12月,習近平主席就2016年G20峰會發表致辭,明確世界經濟走出當前陰霾的根本舉措。G20杭州峰會首次將“創新增長方式”列為核心議題之一,世界輿論寄望中國能夠推動G20成員在改革創新上達成共識,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立足創新驅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創新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國家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縱觀歷史,科學、技術和創新在歷次産業革命中發揮著基礎和先導作用。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紛紛把科學、技術和創新作為推動未來經濟增長、提高競爭力、改善民眾福利和解決重大經濟、社會和環境挑戰的必然手段。G20成員作為世界上最具發展活力和創新潛力的群體,已經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和創新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紛紛制定本國創新國家戰略。根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新統計數據,僅G20成員中的19個國家的研發投入就佔全球的87.3%,每百萬人口研發人員均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9倍,高技術産品出口額佔全世界的71.7%。

  “G20成員在創新領域加強國際合作非常重要。”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院教授漢斯·杭智科認為,當下全球多個經濟體都在推動發展數字經濟,G20杭州峰會為各國提供了一個交流探討的平臺,可以促進全球創新發展,對所有成員都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經濟結構存在許多深層次問題,需要‘轉方式、調結構’才能走出困境,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國部主任黃斌對本報記者説,“相信G20杭州峰會能抓住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契機,制定一份世界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從而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這非常值得期待。”

  推動新工業革命發展,並將其與世界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前提是需要世界各國建立起新的協調、合作機制。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江原規由認為,G20成員共同選擇和共同行動十分重要,“期待今年的峰會上,各方能就有利於21世紀經濟發展的新協調、合作框架達成共識”。

  創新思維,適應複雜多變新形勢

  針對新舊動力轉換青黃不接,如何擺脫長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如何有效協調各國政策、如何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國際社會矚望中國方案。

  為推進製造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中國政府2015年5月發佈《中國製造2025》。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發展將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著力提升創新能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推進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主要力量,G20成員在技術創新、幫助中小企業適應新工業革命,以及推動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等方面具有廣闊合作前景。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G20“創新增長方式”專題會議上,與會各方支持中方倡議制定《G20創新增長藍圖》並就總體框架和成果要素交換意見。各方深入討論了《G20創新行動計劃》、《G20新工業革命行動計劃》和《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等成果文件,就有關框架和成果要素達成原則共識,同時期待以G20杭州峰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各國在科學技術、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領域的全方位創新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共同繁榮。

  “目前世界經濟萎靡不振,歐美國家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期,需要創新思維以適應經濟新形勢及多變的經貿環境,而中國元素必將在世界創新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 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高度認同中國倡導的創新增長理念對於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意義。

  “中國已經認識到,照搬現有西方經濟發展模式解決不了中國的實際問題,唯有創新才能使中國從容應對挑戰。”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學者納扎·可汗認為,中國正投入的創新研發,既包括對現有産品質量的提升,也包括對新産品、新材料乃至新理論的創造,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創新無疑會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中國的經濟增長故事,也應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故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成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入水、海上鑽探,高鐵飛馳、天河運轉……黨的十八大作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三年多來,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有力地引領著中國經濟披荊斬棘、破浪前行。

  “中國提出‘創新增長方式’的議題是基於自身的實踐,而非憑空而來。”日本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金堅敏説,中國的創新活動從大學、研究所和大企業走向全社會,創新從科技領域向社會創新領域綜合發展,在高鐵、特高壓輸電、核能、航天、超級計算機等領域的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華為、中興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壯大發展,無人機企業迅速登上世界舞臺……中國傳遞的這些信息讓世界對中國的創新活力刮目相看。

  “中國的創新經驗不僅能為苦於收入差距拉大、就業壓力增大的發達國家提供有益的政策思考,也為尋求發展途徑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可借鑒可操作的政策方案。”金堅敏對G20杭州峰會的“創新增長方式”議題信心滿滿。

  創新增長方式賦予了中國經濟新活力,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也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新機遇,使各國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與國際研究部專家雷蒙·帕切科·帕爾多認為,中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起成立亞投行,外界期待中國在可持續增長、包容聯動發展方面向世界提供更多經驗。

  黃斌向本報記者列舉了一系列數字:2015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長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6.7%,各項主要指標均符合預期;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在世界經濟復蘇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優異,出色地發揮了世界經濟‘穩定器’功能。”

  “中國正在書寫的新的經濟增長故事,也應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故事。我們對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期待與中國合力繪就創新增長新藍圖。”印度中國研究所副主任鄭嘉賓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充滿期盼地説。

  (本報北京、堪培拉、曼谷、東京、新德里、倫敦8月9日電 記者王新萍、張夢旭、鮑捷、楊謳、俞懿春、田泓、賈文婷、苑基榮、鄒松、李應齊)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