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時值盛夏,群山環抱的米坪鄉新南村馬牛組的山間,一株株向陽而生的李子樹長勢良好。村民李太碧正在自家地裏為果樹修剪枝椏,以便果樹能夠更好地生長。
“這些果樹都是2014年底種下的,到明年就可以挂果了。”看著長勢喜人的果樹,李太碧欣慰的同時也講述起新南村以前的場景:“過去,我們村全部以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地少人多,村裏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由於土地沒人種,也就慢慢成了荒地。村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如何發展集體經濟,如何讓外出的村民能在家門口致富……這些成為新南村村支兩委最焦慮的問題。而2014年一次外出考察的機會,讓村支兩委的幹部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我們的村民一年種一畝地只能賺到5000元,現在外出務工的多了,大多數地荒著。而種植酥李到豐産期的話,一畝地一年就可以收入兩三萬元。這條路,既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又能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新南村委會副主任何明友説,回來後村支兩委、村民代表一合計,決定從四川引進種苗,嘗試發展“半邊紅”和“青脆”兩個品種的酥李種植。
於是,村幹部自籌10萬元,村集體入股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加上縣裏對小微企業補助的10萬經費,村裏成立村集體公司,並流轉土地500余畝,種植果樹2萬餘株,新南村的果樹産業漸具雛形。目前,通過村集體帶動,全村已有25戶村民發展酥李種植,面積近500畝。有些村民還當起了老闆,租用其他村民的荒地發展規模種植。
“我家只有二、三畝地,其餘的60多畝都是流轉過來的。每次忙不過來都會以60—70元一天的價格請村民們來幫忙。”李太碧説,村裏有了産業,村民可以在家門口賺錢。村裏還承諾種出來的果子由公司負責跑銷路。以前種包谷一畝地一年也就夠喂幾頭豬,現在種上了酥李,預計到了豐産期一年算下來有幾十萬元的收入,這讓她更堅定了發展果樹種植的決心。
“雖然果樹要到明年才能挂果,但現在已經有好幾個老闆來問了,他們都有意來村裏收購包銷。同時,村裏還準備通過網上商城進行産品宣傳。”何明友説,果子明年就可以小規模上市,現在村支兩委派出專人尋找銷售渠道。下一步,村裏還將通過經果林建設,打造“果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帶領當地村民拓寬致富路子。
本報通訊員 唐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