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專家:“一帶一路”倡議取得豐碩早期成果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社 2016年06月19日 16: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樊宇 王宗凱)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專家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並實施近三年來成果豐碩,未來在推進過程中要更注重沿線各國“個性化”需求並注意防範風險,文化交流等軟實力方面也大有可為。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曹衛東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取得三方面顯著成績:一是達成更廣泛的國際共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各異,而這項由中國發出的國際倡議能夠被廣泛接受和認可非常不易;二是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三是文化支撐更加穩固。“一帶一路”倡議的民間認同大幅提升。從企業界、學界到普通百姓,這一倡議在沿線國家越來越深入人心。

  曹衛東説,這一倡議還面臨三方面的挑戰:一是人才儲備不足。“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母語並非英語,這對非通用語人才提出了更多需求。二是信息系統化欠缺。“一帶一路”缺少一個大數據支撐的資料庫,公眾對沿線國家的國情缺乏了解,信息相對零散,需要建立一個綜合的、多元化的、應用型的數據庫來為“一帶一路”作支撐。三是要讓沿線國家更積極地參與,要有針對性地與相關國家展開闔作,區分不同國家的關注點,在“最大公約數”這一關鍵點上做文章。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教授梁昊光説,“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國際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認同感增強,期望值也上升;同時沿線國家投資和貿易大幅增長,為國家間的合作凝聚了更大共識。中國提供的公共産品圍繞優勢項目、頂尖技術和成熟經驗展開,政府政策牽線,企業發揮主體作用,同時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作為金融支撐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余金艷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注意四類投資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和文化風險。企業“走出去”之前可參考相關風險指數,對投資目的地的政治、經濟、金融和法治環境進行了解。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