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中國古代清明習俗揭秘:踏青春遊 注重生態保護

社會新聞中國新聞網 2016年04月04日 15: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古代清明習俗揭秘:踏青春遊注重生態保護

  4月3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國古代清明習俗的壁畫和文獻。圖為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 段文傑臨摹 攝

中國古代清明習俗揭秘:踏青春遊注重生態保護

  4月3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國古代清明習俗的壁畫和文獻。圖為莫高窟第45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盛唐)所描繪的“離欲”畫面。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

中國古代清明習俗揭秘:踏青春遊注重生態保護

  4月3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國古代清明習俗的壁畫和文獻。圖為莫高窟第112窟-群童採花(中唐)。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

  中新網蘭州4月4日電 (衚同慶 馮志軍)4月4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國古代清明習俗的壁畫和文獻顯示,古人當日在郊外踏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之際,亦注意保護生態環境。

  在敦煌文獻的歷日中,關於清明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殘歷》中的“十一日清明三月節”。據記載,因寒食和清明兩節相隔時間較近,都要到郊外去,逐漸合二為一。人們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裏觀賞美景、野外散煩,亦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

  敦煌研究院介紹,從敦煌文獻可知,寒食、清明期間,古代敦煌本土有很多活動,如休假度節、上墳祭拜、設樂踏舞、踏春郊遊等活動,將寒食節和清明節結合了起來。敦煌壁畫中雖然沒有以踏青郊遊為主題的內容,但也有一些間接反映當時人們踏青郊遊場景的畫面。

  如盛唐第130窟甬道南壁《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是一幅以人物為主題的貴族婦女禮佛圖。畫面中釵光鬢影,綺麗紛呈,而在人物背景上,則樹以垂柳,植以萱草,花樹之間繪以蜂蝶,仿佛嗡嗡有聲,勾畫出一片陽春三月、艷陽和煦的景象,風光人物,和諧交融,宛然一群唐代婦女出遊踏春的生動場景。

  記者梳理髮現,敦煌壁畫中還囊括有清明時節春遊途中設樂踏舞、“頂桿娛樂”和“攀樹摘花”等畫面,如晚唐第156窟的《宋國夫人出行圖》中,背景是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畫面中部繪張議潮的夫人宋氏騎一高大的白馬,滿頭花釵,大袖裙衫。

  在清新明媚的陽光沐浴下,花前樹下也成為青年男女約會的場所。如盛唐第45窟南壁的畫面中,春意濃濃的綠樹蔭下,一青年男子手捧笏板,正躬身向一女子求愛。女子綠衣紅裙,側面而立,目視男子,似乎在等待著男子向自己求愛。男子躬身的姿勢和彎曲的衣紋線條,巧妙地反映了其曲意討好獻殷勤的心理。女子紅裙上流利的長線,則畫出了少女的矜持。

  值得一提的是,“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是古人郊外踏春、盡情享受大自然時的“必要條件”。在敦煌懸泉置遺址曾出土了西漢時期書寫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圍繞保護生態環境規定了四季的不同禁忌和必須注意的事項,被譽為“中國最早的環保法令”。

  “禁止伐木。謂大小之木皆不得伐也”,“毋殺□蟲。謂幼少之蟲、不為人害者也,盡九[月]”,“毋殺孡。謂禽獸、六畜懷任(妊)有胎者也,盡十二月常禁”……該詔文中明確規定:春季禁止伐木、禁止獵殺幼小的動物、禁止捕射鳥類、禁止大興土木等,均反映出漢代相當發達的環境保護觀念。

  莫高窟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