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署推進上海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引領西部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交通法(草案)》。
會議認為,培育發展成渝城市群,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促共進的新路子,對推進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契合互動,釋放中西部巨大內需潛力,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具有重要意義。會議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強調要以強化重慶、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創新驅動、保護生態環境和夯實産業基礎為支撐,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主要任務:一是實施生態共建環境共治,嚴格保護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建設綠色城市。二是壯大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農林産品加工等優勢産業集群,發展商貿物流、旅游、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有序承接産業轉移。三是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中外産業和創新合作平臺建設,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鐵路、公路網絡,暢通對內對外開放通道。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四是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協同發展機制,推動資本、技術等市場一體化,因地因城施策促進勞動力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鼓勵農民就地創業就業。五是統籌城鄉發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努力打造産業優化、生活優質、環境優美的“新成渝”。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絡緊密、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作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規劃中的成渝城市群,是以2011年獲批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為依託,橫跨四川省和重慶市,以成都、重慶兩城市為核心,包括四川省內11城市以及重慶整個地區,與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一起,分屬長江上中下游、西中東區域。
有分析稱,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內地城市群數量或將達到20個,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等,有望形成更多支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就在一個月前,以黑龍江哈爾濱與吉林長春為核心城市的哈長城市群規劃獲得了國務院批復。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此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群地區已經成為今天和今後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地區,也是我國生産力佈局的增長極點和核心支點,具有將各種生産要素流動匯聚與擴散的功能。
對於此次通過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有專家表示,成渝城市群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接點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産業腹地、長江經濟帶的西部中心樞紐,也是我國面向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前沿。推進成渝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實現成渝城市群內交通、信息、環保、市場體系等共謀、共建、共享,對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有着重大意義。
此外,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現有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基礎上,再新設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涌現更多創新活躍、特色突出的升級發展新“尖兵”。同時會議決定,採取新模式,用3年時間在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探索在鼓勵創業創新的普惠稅制、投貸聯動等金融服務模式創新、股權託管交易市場、新型産業技術研發組織、簡化外資創投管理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實施一批攻克關鍵共性技術、解決“卡脖子”瓶頸的重大戰略項目,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記者 林遠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