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繼軍:一個村官的境界
30年前,村裏人均不到3分地,村民收入不足百元,他是村裏首個“萬元戶”。放著大把的鈔票不賺,卻接下了村主任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一年工資只有360元;30年後的今天,在他的帶領下,這個村的農民人均年純收入9.15萬元,全村70%以上農戶年收入都在100萬元左右,而他一年拿的工資只有這些農戶的10%。他,就是蟬聯16年“金陵首富村”的當家人——高淳縣古柏鎮武家嘴村黨委書記武繼軍。
“放棄當千萬富翁,我不後悔”
“你敢闖敢拼,有魄力又有膽識,如果當初不選擇當村幹部的話,估計現在都成千萬富翁了。”面對親戚朋友的惋惜,武繼軍總是説:“能讓村民過上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我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去産能的大環境下,以鋼鐵、煤炭運輸為主的水運行業遇冷,“中國造船水運第一村”武家嘴村卻並未因此遭受重創。“多虧了村裏從一條腿走路調整為多元化發展!”村民紛紛感慨。抓住市場機遇的“高人”正是武繼軍。
這位如今的&&人,1984年就靠“跑船”成為全村首個“萬元戶”。當武繼軍準備在水運業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個意外的決定,讓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新變化。
1984年,鳳山鄉(現古柏鎮)黨委找到武繼軍,希望推舉他為武家嘴村的村主任。理由是,武繼軍是全村唯一一個高中生,又在村裏幹過會計,最關鍵是頭腦活泛,富有創業激情。
得知這一消息,武繼軍的父親堅決反對:“家裏的船運搞得好好的,村裏這麼窮,村幹部有什麼當頭!”父親怎麼也想不通。“把全村人生活搞好是我最大的心願。”思量再三,武繼軍還是決定棄船“上岸”。
貧困村變身“金陵首富村”
武家嘴是石臼湖畔的一個小漁村,村民世代以捕魚為生。每逢冬春枯水季,只能乞討為生,人稱“漁化子村”。回村第一天,打開村集體賬目的武繼軍就傻了眼:餘額126元,還是罰款所得。
實現共同富裕,心齊是基礎。武繼軍沒有忙著上項目,而是成立水上運輸隊,為跑船的村民搞服務。“我深知其中艱辛,要讓村集體成為大家的依靠,就得幫他們做些一家一戶做不了的事。”發票沒處開?遇到糾紛就要停工處理?這些村民最頭疼的事,水上運輸隊一一幫大家解決了。
人心聚起來了,發展開始順風順水。依託水運基礎,武家嘴村先後建成兩個現代化造船基地,又陸續發展現代農業園、武家嘴大酒店、老年公寓等産業,讓昔日“寧吃救濟糧,不嫁武家郎”的貧困村變身“金陵首富村”。2015年,村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604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8萬元,全村25%以上為資産千萬戶。
不近人情的“管家”
在村民眼中,武繼軍是勝似親人的好書記。而在村幹部看來,武繼軍又是嚴厲得不近人情的“管家”。
村民住豪華別墅,村幹部住普通公寓樓,這是武家嘴的一道獨特風景。原來,在這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村幹部不準搞水運,而且拿的工資只能是村民人均收入的80%。因此,村幹部的收入在村裏基本處於下游水平,是“相對貧困戶”,最富有的都是跑水運的村民。
“當一個村幹部,必須把絕大部分時間精力花在為群眾服務上。集體的事情都忙不完,如果自己整天忙著掙錢,哪有心思精力為村民的事操心?”這是武繼軍的“邏輯”,也是他的境界。
武繼軍始終抱定一個信條:沒有辦不好的事,只有辦不好事的人,集體的事要當成自家的事一樣上心。村民武學進的運輸船遭遇事故,出差在外的他連夜趕往現場;村民孔美頭半夜突發膽結石,他安排車輛及時送往醫院;發現天還沒黑村裏路燈就亮了,他當場打電話把負責的村幹部訓了一通;聯村黨委成立後,他首先要求另外兩個村的幹部抓作風整改……
為著群眾想、帶著群眾幹、幫著群眾富——這是武繼軍20多年村官歷程的寫照,也是這“區區一個村官”能夠達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