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運,即國家之命運。國運興隆,則國家發展順利,前途光明。所謂國脈,即國家之命脈。所謂“活民命以壽國脈”,民生安樂,國脈才能長盛不衰。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一直以來,黨對文藝工作始終高度重視。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秀作品,弘揚了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可以説,縱觀我國的發展史,文藝工作貫穿始終,在每一階段都離不開文藝工作者的努力和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闡釋文化的地位作用,為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指明前進方向,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才能更好展現我國文藝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深有感觸地説:“習總書記把文化的力量提升到了新高度,為新時代的文藝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論指南。他提出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從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到《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出臺,我國文藝界展現出新的面貌新的氣象,廣大文藝工作者奏響了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為人民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魅力。
“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我們的作品才會在人民中傳之久遠。今天中國大地上的深刻變革,為文化創新創造提供了豐厚土壤,大膽探索,努力提高原創能力,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以偉大的文藝展現偉大的靈魂,我們必將成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非常之功。
“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文藝作品不是神秘靈感的産物,它的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總是通過文學家、藝術家對歷史、時代、社會、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來體現。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文學家、藝術家一定能創作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國家、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優秀作品。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記使命、牢記職責,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同黨和人民一道,努力築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
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歷經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所以説,國運、文運,國脈、文脈,是相牽相連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劉暢/文)
本文參考:
 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新華社 2016-11-30
有高度、有廣度、有溫度——我國文藝創作呈現新氣象 新華社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