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港陸 人情往來板塊:香港故事、兩地情結和游歷鏡頭形式:文字、圖片、視頻小語:分享你心中"溢"出的"香港故事"。 [點擊進入互動]
喜歡本書,將它裝進我的口袋!
“菲傭”是什麼樣的小保姆? 香港的家庭,僱主對“菲傭”,每個周末都必須給她們放假一天,讓她們到街上去會會鄉親、找找朋友,聊慰鄉情……
本網專訪長江:一切都晚了,我晚來了一百年!
作者談《創作初衷》:源於一連串的“疑問”
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我想幾乎可以武斷地聲稱找到解讀本書魅力獨具的鑰匙了——記者的敏銳使五光十色的香港撲面而來,趣味橫生。作家的感悟又使凝重深沉的思緒綿延而去,意蘊綿長。 ——自本書序言《慧眼只須顧盼間》
説明:央視記者長江近作《晚來香港一百年》由CCTV.com獨家連載,精彩內容從6月1日起與大家見面!每日推出一節,截至7月31日。歡迎閱讀! (鼠標向下輕拖,即看精美電子書,舒適“悅”讀)
《晚來香港一百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女,蒙古族,1958年生於北京,文學博士.先後任《經濟半小時》《新聞調查》記者、編導、主持人.創作多部有影響的中、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如《礦難如麻》、《走出古老的寓言》等。
發言區 查看留言
香港何處不“排隊”? 凡事要排隊,這對香港人仿佛天經地義,難道世界走到哪不都是這個樣子?售票處、快餐店、電梯前,甚至公共廁所,香港排隊的陣容可謂蔚為大觀。
偏不“入鄉隨俗”你試試? 我到香港常駐以後,慢慢察覺“入鄉隨俗”在這裡還真是個話題,閒來琢磨,覺得此事客觀上有兩層境界……
“罰”出來的滿島規矩? 那麼香港人為什麼比內地人普遍地都要顯得遵紀守法、彬彬有禮?難道這裡的人天生就有好素養?他們一生下來就“局器”?我當然不信。
一則“廣告”要告訴我什麼? 還有一則廣告,這則“廣告”在香港電視、報刊、印刷品、街頭招牌的汪洋大海中根本不搶眼,但是它卻被我看到、記住——
香港還是“臭港”?
在香港怎麼去“方便”?
香港人為什麼“曬”不黑?
滿耳朵“錘聲”煩不煩?
“天星小輪”有多老的故事?
你會到銀行“取錢”嗎?
“人性化”的思想從哪來?
香港最早“八達通”?
誰願意把“炸藥包”抱在懷裏?
“愛心大曬”不是戲言?
不能隨便“學雷鋒”?
香港“法本位”?
“法”前的大佬會輸給農婦?
名片=明騙?
“案底”,壓死人的一頂帽子?
誰來制約“法官”?
“叮噹車”帶來了多久的風?
香港為什麼不“堵車”?
這裡“撞死了人白撞”?
一般人住多大的房子?
香港人怎麼去“看病”
生了孩子“養”不起?
老了香港人會去“哪兒”
在香港“咋”做記者?
內地記者和香港記者有啥不同?
“特首”就在我身邊?
嚴肅和“嘴巴”無關?
鵝頸橋下“打小人”?
“古墓”就在家門口?
“科學”與“風水”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