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3日 15:05 來源:
作者 長江
記得還是到香港的頭一天,我被人用車送到了港島東南一幢又細又高的大廈門前,先生也來接我,下了車,他説:“到了,咱就住這兒——跑馬地高尚住宅區的豪宅。”
“豪宅?”我四下環顧,“在哪兒呢?”當時顯出好大驚訝:“就眼前這根兒細細的‘筷子’?”
進了大門(二尺寬),大廈的前廳也很窄,只能容下四五個人。
這會兒電梯來了,門一開,我忍俊不禁,先生説:“你別笑,等會再開門,小心把肚皮笑破。”果然説著電梯已經來到了22層,門一開,我的肚子真要破,為什麼?香港的豪宅不僅電梯小,樓道也太小,小得袖珍,出了電梯,伸手就可以把鑰匙插進自家的門鎖裏。於是到了第二天,我和其他6位從北京來的記者,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香港的住房,寸土寸金,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也能起高樓,這,簡直太好玩了——
香港的情況大家基本都知道,地少人多。這裡的老百姓家家所住房屋如果和這個社會高度現代化的規模相比,面積大小不在一個平面,價格更高得嚇人。
曾經有人問我在香港買房子貴不貴,我説“不貴”,這裡的房價差不多是內地的十倍,在世界也是排行第一。問話的人把舌頭立刻都吞回到肚子:“十倍?北京的房價已經夠高的了!”我説:“對,香港的房子沒法用平均房價來衡量,好房太好,差房太差。十倍的概念只是個比方,如果具體來説,你在北京買一處四千塊錢一平方米的房子,那麼差不多同樣的條件,這個四千塊在香港也許就能買到一?。一?的面積有多大?大約1/10平方米,那麼十?不就是四萬,價錢不是正好上升了十倍?”
我們中央電視臺1997年香港回歸前在港島跑馬地買下的成和道18號大廈,如果放到北京,一點“豪宅”的氣息也沾不上,但是換到了香港,人們一提你住哪兒?回答是“跑馬地”,對方立刻也會“吞舌頭”。然而“跑馬地”我們住的“豪宅”有多大?五十多平方米,客廳還能容下幾個人轉身,可兩間睡房,大小只能分別放下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單人床。這對在北京雖説也就是近幾年才住上了大房子的我,空間的壓力也不是一下就能適應。
開始我不相信兩室一廳,兩口人居住,這樣的住房條件在香港人眼裏已經是相當地令人羨慕,後來住長了,不時也會到當地的朋友家去造訪,才知道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香港人一般的家庭卻要住上好幾口,老少三代同居一處,臥室、客廳,雙層床、打地鋪,這樣的情形很普遍。
記得第一次我去採訪一位當地人,選擇採訪地點時我對被訪者説:“就去先生您家吧。”那位先生面有難色,但是礙著我的面子,答應了,嘴裏卻一個勁地講:“我家裏可是太小,到時候攝像機怕都要支不開。”我哪相信?他們家有五口人,妻子、孩子,其中兩個女兒大的已經21,小女兒和兒子一個上中學、一個上小學,這樣的家庭怎麼也得有個集體活動的空間吧。然而真的走進了他的家,我還真是直嘬牙花子——那房子比想象當中的要擁擠得多,廚房、廁所、兩間睡房加上客廳,攏共合在一起才30多平方米。父母的臥室除了床面,墻壁四週到處都是櫃子,三個孩子的小屋面積還不足6平方米,三張小床肯定放不下。我看到屋裏只有一個窄窄的上下鋪,就不太禮貌地問:“你們家不是有三個孩子嗎?那麼第三個住哪兒”?女主人看我真切關心,不好意思地就説:“抽屜,在床下。”跟著立刻給我示範,上下鋪的床底果然讓她拉出來了一塊大平板:“瞧,兒子的床,晚上拉出來,鋪上被褥,早晨推回去,沒辦法,房間太小,只能這樣。”
我從此理解了香港人為什麼一般都不會輕易地把客人帶回家,我是趕上了一位最豁達、最樂觀的被訪者——結果那天採訪,屋裏果然根本支不開攝像機,攝像師不得不把房門打開,將三腳架支在了樓道,這樣才勉強做完了訪問……
截止到2006年3月,據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給出的數字:中國內地人均住宅面積已經達到了26平方米,香港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積則只有7.1平方米,這個標準比小日本的15.8還要“小”去了一半。
如果説特別困難,有一天我宿捨得空調機壞了,漏水,不得不請大廈的管理人員王師傅打電話趕快約來香港的修理工,漏水的空調在兩間睡房大一點的那個房子,王師傅帶了工人進來,我看到工人一直在發愁沒有地方擺梯子,就十分抱歉地對王師傅説:“對不起,這房子太小了,讓你們沒法作業。”誰知道王師傅立刻爆笑,連連講:“你這房子還算小?我家租的房子和你們家的一樣大,那裏邊可是住著四戶家人。”我以為他説的“四戶”指的是一個家庭親戚上下總共有四口人,但王師傅馬上糾正:“不是,是四戶,完全沒有關係的四戶人家。”五十多平方米,刨去公共面積,內瓤有多大?住四戶?我幾乎愣了,兩隻眼睛全是懷疑:“真的?”
“真的,”王師傅萬分肯定,“大屋、小屋各是一戶,客廳被一分為二,住了兩戶,其中一戶人家兩公婆還有兩個孩子——”
“那怎麼住啊?”
王師傅説:“想辦法唄,香港人在利用居住空間方面照我看比世界哪的人都聰明,有些人為了節省空間,把家裏所有的房門都被換成了推拉式,頭頂、過道都被利用了起來,打包廂、豎書架,要不怎麼辦?”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後來我很快發現,這就是香港的家居面積一般不是都很小嗎?商店裏賣的很多家庭用品型號也跟著變化,都被微縮。鍋碗瓢勺的小物件咱就不必去説了,只説沙發和床舖,我從北京帶來的沙發靠墊,到了香港往外一拿,頓時成了龐然大物;雙人床床單、床罩,最開始鋪到床上怎麼也不挺括,怎麼拉扯前後左右的都往下耷拉,我開始不明白這些東西都是標準貨,怎麼到了香港就都不合適了?有一天我先生突然一拍腦門兒,説:“哦,我忘了,香港的雙人床和內地的尺寸不一樣,寬不是1米5,而是1米35,長也有變化,也要比正常的短一些。”這就難怪我從北京帶來的床單、床罩,為什麼沒有一個鋪出來合適。
內地的老百姓如果只和香港人比住房,“沒事偷著樂”,就趕快滿屋子跑步、上躥下跳地慶倖去吧。近幾年北京的大小傢具城,1米5的標準雙人床已經不多見,大有被“1米8”全部取代的趨勢,然而“1米8”的雙人床,香港普通人腦袋裏別説都沒有這個概念,就是有錢,能買,搬回家往哪放呢?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