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改革,遲福林

 

  央視網消息:時間接近中午,遲福林坐到採訪鏡頭前:“允許我休息十分鐘再開始。” 忙碌的工作讓他顯得有些疲憊,但談到讓他為之奮鬥一生的“改革“他又恢復了神采。

 

  1984年,在軍隊工作、生活了16年的遲福林進入中央黨校理論部攻讀碩士學位。這裡,成為他做改革研究的起航之處。憑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突出的工作能力,1986年10月,遲福林被調入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參與政治體制改革研討的具體工作。

 

  工作上順風順水,遲福林從沒想過自己的人生軌跡會因“海南”而變得不同。

 

  “1987年底,當時海南建設籌備組組長,後來海南省委第一任書記許士傑找到我,希望我能到海南來,跟他一起參與海南建設辦特區的實踐,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

 

  一切未知,但遲福林興奮地踏上了這片熱土。

 

  印象中的南國風光、風和日麗,被滿街跑的小蹦蹦車,和又亂又窄的街道代替。“幾乎每個小商場,每個小店的門口都擺了一個小發電機”,遲福林被分配到一個靠路邊的房子裏,中午和晚上要在耳朵裏塞上棉花才能睡著,一會兒停電,一會兒停水。

 

  “那個年代,我們什麼都缺,唯獨不缺激情,改革如果沒有激情,我們很多事情做不成的。”

 

1

 

  作為具體的設計者,遲福林參與了幾乎所有海南區域發展規劃的研究制訂。建省之初,海南的很多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小政府大社會”“放開價格”“建立以股份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結構”……

 

  1988年9月1日,海南省第一次黨代會工作報告,由遲福林主筆,這篇1.4萬多字的報告明確提出把發展市場經濟作為解放發展生産力的首要任務,這在全國比較領先 。

 

  遲福林也將“大膽改,大膽闖”用在了自己身上。

 

  上世紀80年代末,遲福林&&成立了海南省改革發展研究所。1990年,原國家體改委主任陳錦華到海南視察後,提出能否把該研究所變成以國家體改委為業務指導的改革研究院的考慮。一番籌備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正式落成。

 

  本著 “用改革的辦法辦院”“打破‘大鍋飯’體制”的初衷,遲福林主動放棄財政事業編制。“我們當時定下的方向就是網絡型、國際化、獨立性。”

 

  “只有相對獨立,你才能比較客觀地來提出問題、提出建議反映你的一些訴求,沒有相對的獨立性,就沒有客觀性,沒有客觀性,智庫就難以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 

 

  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內,一塊石頭上“早行人”三個字格外醒目。這裡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雖是滄海一粟,卻無時無刻不在為改革開放描畫著最美注腳。

 

  進入與海南攜手的第32個年頭,遲福林對海南,對改革更具信心,但同時他也深知改革之路將比以往更加艱巨,更加複雜。

 

  “容易改的改革,大體完成了,可是我們服務業領域還相當一部分行政壟斷。能不能在政府保證基本需求,基本公共服務的前提下,讓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外來投資者參與進來,以滿足人們的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信息多元的需求?” 

 

  “能不能突破既得利益,把握趨勢、把握全局,能夠以人民為中心來做改革?”

 

  “如何將改革朝著中央部署的方向推進?”

 

  ……

 

  遲福林在問題中前行,也在問題中堅守。

 

  經歷過生活困難、吃不飽飯時期,68歲的遲福林看到也見證了改革開放給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 ,他説他著有一個海南夢——希望海南成為一個全國人民嚮往的、發展質量比較高的、適合人們生活工作的、美麗的現代化寶島。而他,會為實現這個夢想繼續“鼓與呼”。

 

  對話遲福林:改革對於我來説就兩個字,責任。


  央視網:初到海南,令您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


  遲福林:海南建省之初的幾年,條件相當落後,那時候我們很多來海南求職的人找不到睡的地方,露宿街頭啊,但是大家讀著報、朗誦詩、唱著歌,然後弄兩個磚頭,弄個飯盒,煮個方便麵。我覺得那個年代,我們什麼都缺,唯獨的不缺激情,這份激情,是我們改革開放最值得珍惜的。

 

  央視網:有報道説您來海南第一年就走遍了海南的十九個市縣,調研中您收穫了什麼?


  遲福林:調研不僅補了我原來缺少的,對實際情況的了解,更重要的,它增強了我對海南的基本省情的了解,看到改革開放的迫切性、現實需求性。

 

  央視網:您親歷的印象最深的改革是哪一項,遇到過哪些阻力? 


  遲福林:海南一建省,搞小政府大社會,這個當時省委,省工委討論的這個方案,大家上下特別一致。“小政府”比原來的政府機構,少了二十多個,十九個專業局全部轉為公司企業化。

 

  有一個機構的一個領導,帶著六七個人,先到省委副書記那兒,然後又到省委書記那兒去“告狀”,説遲福林來搞這套方案,他先革我們命,我們要把他趕出去!

 

  這在當時真的是一場革命,小政府是以大市場為前提的,市場越大越好,政府越小越好,所以真的這比建省前少十幾二十來個機構,少了幾百號人談何容易?

 

  央視網:改革對您來説意味著什麼?


  遲福林:改革對於我來説就兩個字,責任。我們在這一代人經歷過吃不飽飯的時期,也經歷過國家飽受磨難的時期,所以對改革開放有一種切身的感受,直到今天,這份情感越來越深。

 

  我們這一代人和改革開放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們的生命應該為這個時代最值得,最有價值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這種歷史責任感,一直在激勵著我,鼓舞著我,也鞭策著我。

 

  央視網:您之前在中國改革論壇上説,當前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關口,改革的複雜程度不亞於四十年前,複雜性體現在哪?


  遲福林:我參與了三十五六年的改革研究,目前改革的深刻性、複雜性、艱巨性真的比以往要大得多,深刻得多。為什麼?首先容易改的改革,大體都完成了,比如價格改革、我們的整體市場化等等,可是,我們的服務領域還相當一部分壟斷。

 

  這些改革涉及到三個問題:第一是人們的傳統看法,教育能開放嗎?文化能開放嗎?醫療健康能開放嗎?大家的看法不同。第二,更重要的,現在的改革更多地涉及到利益關係,比如電訊的改革,行業的利益衝突是很強烈的。第三,現在的改革不可以講,是對過去改革者的一些改革,這些改革者,能否突破既得利益,把握趨勢、把握全局,能夠真正以人民為中心來做改革。

 

  央視網:能否為我們描繪一下您的“海南夢”?


  遲福林:我始終認為海南是一片熱土,可以寫上最好的、最美麗的一篇文章。我想海南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當中,它一定要成為一個全國人民嚮往的,發展質量比較高的,適合人們生活工作的,美麗的現代化寶島。

 

  (文/孟利錚;視頻製作/楊小淼;採訪/祝新宇)

編輯:弟辰晨

中國中央電視臺    中國網絡電視臺    版權所有
860010-1102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