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摘要
“避免一哄而上”——旅游扶貧同樣講究精準到位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旅游扶貧見效快,並有助於改善貧困戶就業結構。但一些地方的旅游扶貧工作仍然存在基礎設施落後、同質化嚴重等不足。
業內人士認為,深入推進旅游扶貧工作需要進一步提升政策精準度,整合資金為鄉村發展提供“持續推力”。相關部門應形成統一機制,找準扶貧對象,確保工作人員、思路的連貫性,加強對地方執行旅游扶貧規劃的監督檢查,並制定鼓勵政策,激發地方發展旅游扶貧的內生動力,避免規劃停留在紙面上。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副主席陳平指出,目前國內多地鄉村旅游被“農家樂”填充,而大部分“農家樂”形式大同小異。“一些貧困縣甚至匆忙上馬旅游項目,進行簡單模倣與複製。雖然投入大量資金,卻因為缺少競爭力而難以吸引客流。”中部一景區負責人徐音説。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貧困鄉村和地區要緊抓旅游扶貧,已經脫貧的鄉村和地區,要注重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但要避免一窩蜂上馬項目,防止運動式、跟風式搞旅游扶貧。旅游扶貧工作,必須進行前期科學論證,提高規劃及扶持政策的精準度。
陳平分析説,鄉村旅游發展不能任由市場與開發商主導,應進行統一規劃與指導。具體措施可將原有的民俗節慶、賽事、游藝等活動擴大,結合當地傳統農事、娛樂活動等,讓游客深度參與其中,體驗當地文化魅力。
專家們認為,旅游扶貧關鍵是讓更多貧困人員參與進來,避免成為大企業、大資本的游戲。各地在發展旅游扶貧工作中應重視建立貧困戶參與和分享機制,幫助他們提升旅游經營能力與服務意識,最大程度分享旅游扶貧的紅利。
劉思敏倡議,像當年的講師團支教那樣,由政府開展“旅游智力下鄉工程”,促進更多熟悉旅游經營的社會志願者下鄉,以志願活動的形式,定向幫助貧困戶提升旅游經營理念與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