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軍事頻道 > 滾動新聞

《征服人心的戰爭——現代戰爭中的心理戰》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13日 1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掃一掃,立即關注!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微博

原標題:

  主講人檔案:

  徐宏

  軍事專家

  主要研究:軍事戰略與心理戰

  著有:《心理戰攻防》、《軍事信息傳播戰》、《追蹤裂變光環》等

  希特勒為何大辦“電影招待會”,

  朱可夫柏林怎樣妙用探照燈;

  轟炸考文垂的背後誰在較勁,

  心理戰如何在花樣翻新。

  解析現代戰爭中的心理戰,

  探討未來戰爭中勝負關鍵。

  敬請關注,《講武堂》12月7日10:18播出,

  軍事專家徐宏講述:

  《征服人心的戰爭——現代戰爭中的心理戰》。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心理戰。隨著《孫子兵法》的漂洋過海,中國經典戰爭理論逐漸引起外軍重視。在西點軍校,《孫子兵法》作為必修科目排在第二位,位居《美國憲法》之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之前。所以,中國的心戰理論在西方也有廣泛的影響。當然,西方古代也有各種形式的心理戰雛形,心理戰這個概念的提出,是現代戰爭條件下的科學推進,而不是有和沒有的界限,是有意識與無意識、理論化與未理論化的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是模糊文化,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西方文化則屬於精確文化,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的精確文化。隨著心理學的誕生,以及科技水平和技術手段的提高,西方的心理戰逐漸呈現出與中國心戰不同的模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天,德軍戰線上空,忽然有無數的紙張從天而降。前線的德國官兵們撿起來一看,是德文印製的《公告》,四開的報紙形式。什麼呢?傳單,英國人幹的。想出這個點子的,是英軍中校斯溫頓,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坦克的發明者。

  《公告》中寫道:“西部前線的德軍士兵們,你們大概不知道東部前線和巴爾幹前線的情況,讓我們把真相告訴你們吧。”隨後便將有關事實一一列出。

  這個發明坦克的斯溫頓,因此又被稱為傳單的鼻祖。

  其實傳單這種形式,此前德法兩軍也都用過,為什麼斯溫頓卻成了鼻祖?

  有兩個原因。一是英軍拋灑傳單的行動規模較大、影響全面;二是斯溫頓的傳單在內容上跟德法的完全不同,按現在的説法叫“有吸引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德法的傳單要麼完全以露骨的語言詆毀污衊對方,要麼簡單直白,諸如“投降吧,你們已經被包圍”之類,讓人一看便心生反感,不僅不能消解敵方的戰鬥意志,反倒會強化人家的對立抵抗情緒。但斯溫頓的《公告》措詞冷靜、內容客觀,完全列舉事實。

  既然是心理戰,當然要深入研究心理特性。斯溫頓很動腦筋,德國人尊重規則、約束性強,自然而然也帶有盲從權威的弱點。於是他精心選擇了所謂“公告”的方式。這是否説明斯溫頓的公告完全客觀公正呢?當然不可能。斯溫頓只是在形式和口吻上做出客觀的樣子,但在事實選擇上,會巧妙地體現出英國立場。對德軍有利的,他肯定不會寫。

  (1)成功的心理戰,都要考慮文化和心理認同,斯溫頓的傳單便是如此。所以他才被稱為傳單的鼻祖。其實,心理學起源於德國,德軍當然也會運用心理戰。那麼,德軍心理戰史上最經典、最成功的戰例,又是哪一次呢?

  就是“電影招待會”。

  二戰初期,希特勒以威脅恐嚇的方式順利拿下丹麥,但侵略挪威卻遭到了抵抗。挪威的岸炮擊沉一艘德國軍艦,1600人喪生,其中包括奉命前去逮捕挪威國王和政府官員的秘密警察和行政官員。此舉對於德軍,可謂是個下馬威。怎麼辦呢?在希特勒的指使下,德國駐挪威大使組織了一場“電影招待會”,邀請挪威上層人物前來觀看。什麼電影呢?《火的洗禮》。以1939年德軍突襲波蘭時,攝影記者隨軍拍攝的實況錄像為核心內容。德國動用150萬軍隊、2000多架飛機、2800多輛坦克、6000多門火炮,以鐵錘砸雞蛋的迅猛態勢。吞併波蘭的過程,在電影中德軍飛機對波蘭狂轟濫炸,數小時內21個機場遭到襲擊,包括華沙在內的30多個城市陷入火海。一座座高樓在硝煙瀰漫中轟然崩塌,塵土和黑煙沖天而起,大火吞噬著一座座城鎮。華沙幾乎化為灰燼,200萬波蘭軍隊瞬間土崩瓦解。

  電影結束,燈光亮起,政府要員和達官貴人們還沒有從恐怖的場面中清醒,德國大使乘機進行心理威脅:“究竟是要戰爭,還是要和平?”

  法西斯的“電影攻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挪威停止了抵抗。德軍兵不血刃,僅用一千多人的傘兵和空運步兵,就佔領了30萬人口的首都奧斯陸。儘管各地的局部抵抗並未完全停止,但這場電影還是幫了希特勒的大忙。

  這場電影心理戰成功在何處?首先,它有客觀的一面,德國這架戰爭機器,的確威力強大。飛機像鳥雲一般撲天而至,炸彈、炮彈如暴雨一樣傾盆而下,在之前的戰爭史上從未有過;其次,看電影時燈光關閉,使用人們最易直接接受的視覺衝擊效果,炫耀、誇大局部場面。人們容易形成內環思維,基本的真實乘數倍的擴大,威力可以想象。

  (2)二戰中,有很多經典的心理戰戰例,體現了戰爭中的指揮員的智慧,從而不戰而屈人之兵。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進入反攻階段。蘇軍21集團軍的當面之敵,是戰鬥力相對較弱的羅馬尼亞第五軍。怎樣脅迫對手放下武器而兵不血刃呢?

  蘇軍想到了心理戰。二戰時期的戰場上,大家都怕坦克這樣的重武器,尤其是已經江河日下的羅馬尼亞軍隊。有過實戰經驗的人都清楚,坦克對於步兵的巨大震懾。那是鋼鐵傢伙,刀槍不入,也沒有表情。蘇軍的道具,便是坦克。

  有天夜裏,蘇軍以坦克為先導,後面跟著幾百輛拖拉機,這些拖拉機全都開著雙燈,後面拖著的雪橇上,也裝了前燈。車隊轟鳴前進,坦克不斷開炮,拖拉機拉著雪橇隨意變化隊形,造成了坦克鋪天蓋地、泰山壓頂的印象。沒過多久,羅馬尼亞軍隊就放棄了抵抗。

  這場心理戰的成功因素何在?這就是暗夜條件與燈光的綜合運用。首先,暗夜條件大大降低羅馬尼亞軍隊的視聽辨別能力。此時他們非常容易産生錯誤判斷。真坦克的火炮和燈光魚目混珠,大大強化了欺騙效果;其次,當時整個納粹軍隊已經連吃敗仗,更兼天氣嚴寒,體能、意志和判斷能力都在低谷,正是攻心奪志的良好背景。可以想象,如果在戰爭初期,納粹軍隊節節取勝的背景下,這樣的著數肯定無效。

  蘇軍還有一個更加經典的戰例,就是攻克柏林時,蘇軍統帥朱可夫的探照燈。

  1945年初,納粹德國已經江河日下,退守到奧得河——尼斯河西線。但隨著戰線不斷收縮,兵力密度也不斷增加。德軍在二十到四十公里的縱深內構築三條防線,擋住蘇軍的信心十足。在柏林方向,德軍集中了兩個集團軍群的兵力,加上戰略預備隊,總兵力超過百萬,有85個師,包括4個坦克師、10個摩托化師,1500輛坦克和上萬門大炮,平均每7公里正面便配備一個師,前沿還有許多江河湖泊掩護,易守難攻。

  如何撬開德軍的防線?強大的兵力和火力配備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還不夠。為了加快戰役進程,提高作戰效果,蘇軍名將朱可夫決定使用探照燈攻勢。所謂“光波武器”。

  4月16日淩晨,蘇軍數萬門大炮、迫擊炮和火箭炮同聲怒吼。半小時的炮火準備後,步兵發起攻擊。就在德軍爬進工事想要還擊時,蘇軍140部大功率探照燈突然打開,熾烈的燈光射向德軍。與此同時,蘇軍坦克和汽車也全部開燈。在那個瞬間,德軍幾乎被強光短暫致盲,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蘇軍迅速突破德軍的第一道防線,順利得打開了通往柏林的大門。

  這是心戰與兵戰巧妙結合的典型戰例。

  心理學中,還有個暗適應原理。當人們從明亮室內走到漆黑的室外,起初看不見東西,適應一段時間後,才能逐漸分清楚物體的輪廓,這就是所謂的暗適應。在蘇軍強光的突然照射下,德軍士兵視覺突然失效看不見敵人,無法做出正確的反應。不僅如此,他們在明處,而對手在暗處,這種強烈的對比大大加劇他們的不安全感。而蘇軍卻可以借助強光指引,看清道路和防禦工事,保持進攻隊形,得以快速推進。所以説每個成功的心理戰,都是兵戰的效應倍增器。一向老成持重的朱可夫元帥,戰後接受記者採訪談及此事時卻眉開眼笑:“我們要進攻,這是明擺著的。德國人也等著我們進攻。但是,我作為司令員,還是要儘量出其不意。德國人想到我們會夜間行動,但沒料到我們會這樣進攻。”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