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産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這是焦裕祿曾經説過的話。1962年的蘭考,當時出現了什麼樣的困難?別人都不愛來,為什麼焦裕祿接到任務沒有二話就來了?面對這塊燙手山芋,被稱為縣委書記榜樣的焦裕祿做了哪些努力,又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
今天的《誓言》,我們走近共産黨員焦裕祿,一起看看他在蘭考的475天。
“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産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這是50多年前,縣委書記焦裕祿在貧困縣蘭考縣留下的一席話,被收錄在《人民日報》這篇名為“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著名長篇通訊裏。直到病逝,焦裕祿在蘭考只待了短短的475天,但蘭考人記他的情卻記到現在,人們為何至今仍在懷念焦裕祿?
1962年冬天,蘭考的糧食産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焦裕祿就是這時來到了蘭考。上世紀60年代的蘭考,也是幹部們眼中整個河南省最苦、最窮、最難的縣。而臨危受命之際,焦裕祿的身體開始亮起了紅燈。
雖有重病在身,但面對處處是難題的蘭考,焦裕祿履行了“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産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的誓言,他的工作筆記中寫道:“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而改變,要從哪開始呢?
在火車站裏辦公,這是焦裕祿在當時開的先例。他把幹部們全都召集到這兒,縣委工作會議也就地舉行。
這個不一樣的焦書記,親自率隊,組建起一隻百人調查隊,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春去秋來,調查隊長途跋涉五千公里,終於在1963年底換來了一套詳細而又具體的災害資料。
在這份《中共蘭考縣委員會》關於治沙治鹼治水的初步設想上,我們看到了焦裕祿在上面的註解,特意指出要把這份設想,印1000-1500份給基層幹部每人一份。設想提出這樣的辦法,用淤泥固定沙地,多種樹保持水土,焦裕祿還將國家救濟糧作為獎勵,爭取把老百姓留在蘭考,多幹活多得糧。
在蘭考,焦裕祿僅留下4張照片,都是和鄉親們一塊勞動時所拍,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他叉著腰和栽種的泡桐樹的合影。
當時在蘭考,發展生産是難題,而群眾對幹部的一些做法頗有意見也是擺在焦裕祿面前的難題。“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産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這句誓言,也體現了焦裕祿對幹部作風的要求。
焦裕祿的長子焦國慶小時候曾領著一群小夥伴去蘭考禮堂蹭看了一場豫劇,這件事被焦裕祿發現後,不僅主動補上了票錢,還在全縣幹部會議上為自己兒子的行為做了檢討。很快,他又針對全縣黨員、幹部,起草了十項規定。包括“不準用國家或集體的糧款大吃大喝、請客送禮”“不準用糧食做酒做糖揮霍浪費”“不準送戲票”等,被稱為《幹部十不準》。
焦裕祿在世時,沒能留下一張全家福,但在6個子女們眼中,即便在最困難的蘭考,那些有父親陪伴的日子依然是最美好的時光。
這把藤椅,見證了焦裕祿生命的最後階段。每當疼痛難忍時,他便用鋼筆、茶缸頂著肝部,久而久之便把椅子戳出一個大洞。1964年5月,在患肝癌病逝前,焦裕祿這樣交代自己的後事。
原蘭考縣工會幹事 李國慶:他説咱蘭考是個災區我死後不要多花錢,向組織上提一個要求吧,把我運到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治好沙丘,死了我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病逝的第二年,蘭考2574個生産隊初步實現糧食自給,19萬畝沙區的林帶開始鎖住風沙。如今50多年過去了,當年由焦裕祿親手栽種的泡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泡桐木製成的樂器暢銷全球。蘭考,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風沙肆虐的蘭考。
原蘭考縣東壩頭鄉雷辛莊大隊會計 雷中江:老百姓最實在,最知道遠近。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你敬他一丈,他敬你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