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的死難中國同胞,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期間,5集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央視播出,通過人物的講述以及“南京大屠殺”信息最為完整翔實的史料——《拉貝日記》等珍貴史料的解密,最終達到讓國人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的目的。
“世界記憶”遺産名錄評選結果出爐,南京大屠殺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當地時間10月9日晚,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官方網站上公佈了2015年最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在總共47個入選項目中,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榜上有名。
12月13日,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設立的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殺和抗日戰爭為主題的五集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以1937年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為載體,通過一個個特定的視點,使南京大屠殺這個令人髮指的反人類罪行得到重新的解讀和歷史定位,從而促使人們進一步認真反思戰爭,以史為鑒,警示未來。[全文]
從12月12日開始,由中央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出品,以南京大屠殺和抗日戰爭為主題的5集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在CCTV-1綜合頻道、CCTV-4國際頻道、CCTV-10科教頻道以及江蘇衛視播出,英語新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5個外語頻道將在12月12日以後陸續播出。首播當日,中國網絡電視臺聯合21家新媒體同步播放該片,同名圖書也將於近期出版發行。
約翰·拉貝被世人譽為南京的辛德勒,他在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期間,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救助了大約25萬中國平民,使他們免遭日軍的殺害。拉貝會將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寫成日記,1937年他在南京期間,日記內容已然變成了他眼見日本法西斯犯下滔天罪行的見證。後來,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發現了拉貝的日記,並促成了《拉貝日記》問世,冷靜客觀地再現那場屠殺鐵證如山的歷史真實。
早在2012年《大魯藝》熱播的時候,關於拍攝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紀錄片的構想就已經在閆東的腦海中頻繁閃現,“幾十年來,中國電視人一直在用各自的方式講述著那段關於南京的記憶,如何有別於以往、讓老題材煥發新生機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時間轉眼到了2013年,3月6日,閆東走進著名學者步平的辦公室,在這裡一本書讓閆東打開了全新的視角。[全文]
“南京大屠殺”這個題材無論對於觀眾還是創作者而言都不陌生,而對於一個生活在南京幾十年的人而言,這個選題似乎更有著不一樣的含義。曹海濱説,“我們關注的目光不僅僅對準南京大屠殺事件本身,而是通過30多萬無辜生命在戰亂中的消失,劫後余生的人們的心理創傷,中外人士對暴行的反抗等等,來探討戰爭的無情殘酷。”[全文]
有一種歷史,我們需要銘記。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在對過去歷史的重復記憶中而不斷反省與反思,生命永遠是個沉重的話題,南京大屠殺白骨下的罪行是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記憶。[詳情]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震驚中外。中國青年報社江蘇記者站站長戴袁支從2000年開始在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進行取證時,了解到丹麥人辛德貝格和德國人昆德在棲霞山救助中國難民史實。[詳情]
松井石根是一個對戰爭有著病態迷戀的軍國主義者,他一手策劃並指揮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事件。日本戰敗投降後,松井石根作為戰犯逮捕入獄。最終,松井被判定為甲級戰犯,處以絞刑。[詳情]
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以出版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而聞名。這本書以最真實的史實材料向西方展示了在日本侵略中國期間日軍在中國南京製造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暴行。[詳情]
南京大屠殺侵華日軍給南京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如今,倖存者痛苦地回憶自己在那場大屠殺浩劫中的悲慘經歷,希望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詳情]
明妮·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殺中拯救了許多中國人的美國女人,從26歲起就來到了中國,並深深地愛上了中國,日軍轟炸南京之時,魏特琳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改成了難民營。[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