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清明時節,春雨繽紛,草長鶯飛,情思綿綿。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沿用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慶祭祖懷先,演繹親情,傳承文化。用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慶踏青插柳,放飛心靈,擁抱自然。
清明,積澱了春雨滋潤的文化,清明,造就了文化浸潤的心靈。數典祭祖,環球同此追思;新生網祭,心靈別樣洗禮。緬懷感恩,流淌著不竭的情感;英雄不死,演繹出莊嚴的公祭。這是人間共有的情感,這是古今不絕的情思,這是人類綿延的文化情愫。在紀念逝者的同時,更願意去憧憬未來,更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清明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精神因子,通過文化的視角,勾連中外相關文化現象,剖析清明文化的歷史意義,透視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揭示國人在清明這個特殊節日中注入的獨特文化情感和寄予的豐厚的文化理想、文化品格,突出展現清明這一傳統文化節日在弘揚愛國主義、塑造民族精神、凈化蕓蕓心靈在當下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推動力量。
“輕輕拭去墓碑上的輕塵,獻上一束淡雅的小花”。不必刻意供奉奢華的祭品,或許,僅僅是陪在逝去的親人身邊,默默祈福、追思往事、傾吐心聲,留住珍藏在心的那份感恩,已經足夠。無論是祭奠祖先,還是緬懷先賢,抑或追思親人,感恩,永遠是清明時節生者不變的深情;感恩,終究成為我們文化精神的重要基因。孔子説:“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不忘人生根本、永懷感激之心,清明節也因此成為體悟生命流轉、寄予無盡情感的日子。
生與死是始終纏繞著人類的問題,因此很多國家都有給逝者過的節日。但中國人在解決生死問題方面還有著獨特的哲學思考生命有限,精神無限。生者對死者的緬懷,其核心都傳承著先人的精神,也就是《左傳》中的“立德、立功、立言”。簡單地説,德就是基本價值,立德就是做一個符合道德的人,這是人存在的基線,然後才可謂有功績和著書立説。正是由於中國人在清明節中延續的是一種精神,相對於現實的軀體來説,它是虛擬的,因而生與死的對話在清明時就成了有限生命與無限精神的轉化,故它是超越時空的。
自人類文明出現以來,鮮花祭祀、掃墓等一系列的殯葬活動也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人們通過焚香、燒紙進行祭祀、祈禱,逐漸從唯心的理論邁向了唯物的現實,倡導低碳環保,採用網上祭祀等方式,鮮花正以上升的優勢替代並逐步佔領了焚燒火紙的市場,告別了煙霧侵擾,以鮮花美麗的色彩,淡雅的身姿來寄託哀思與情感。近年來蚌埠市民政局積極引導市民文明祭祀,推進城市管理,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已逐步被市民理解和推崇。市平山公墓管理所、市蘆山文化陵園提出“一束鮮花三鞠躬”的文明祭奠方式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芳草青青,亭臺流水,鳥語花香,墓區與綠樹結合,與鮮花相擁,與藝術相融更是人們的期待和殯葬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讓“清明”更清明,綠色環保文明的祭祀方式更是人們所期盼的。(朱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