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大運河的第一鑿,從揚州開始。春秋末期,吳王夫差開挖邗溝,溝通長江和淮河,使得揚州成為之後承載經濟命脈的京杭大運河上舉足輕重的起筆。

揚州茱萸灣,傳説隋煬帝曾多次從這裡上岸,進入揚州城。

  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兩千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完全對應。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這一段運河最為古老,人文景觀眾多,也是人煙密集、市井繁榮的“江淮重鎮”。“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沿着大運河,鹽商進了揚州,這是一個被商人和商業改變的城市,也曾經是一座高度專業化的消費城市。

  市政改造挖掘出城市年輪密碼

  “小的時候,揚州城里正在進行道路改造,工地上經常會挖出各種古瓷片,每天我都去工地上四處翻找,看到什麼特別的瓷片,就會放到口袋裏。”這是生於上世紀50年代初的顧風青少年時期經常做的一件事情。當時改造的內容就包括填平揚州城區的河道,包括曾經貫穿城區南北的水上主通道——汶河。“古時候河道寬的時候,漕運船隻也是從這裡經過,民間把它叫做市河或者官河。”對於曾經水道縱橫的揚州城,顧風引述了一句古詩:“鄰里漾河過。”

小秦淮河與北護城河交匯處,一位市民在晨練。

  顧風見到過汶河最後的樣子,“雖然河道淤塞,但是兩邊還有殘存的木頭駁岸,沒有用一根釘子,都是榫卯結構”。1959年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改善地區交通狀況,全線填平汶河。市河上著名的文津橋,橋上有文昌閣,閣型像是北京天壇的祈年殿,上面懸挂着“邗上文樞”的匾額。如今,修復一新、高24.25米的文昌閣仍是揚州城市空間的制高點和歷史地標性建築,在熙熙攘攘中挺立在城市的中心,而文津橋和汶河一起都埋藏在了文昌閣的下面。

  在後來的歲月裏,作為揚州文物局副局長,顧風又在多次的考古中發現這座城的年輪密碼。南門發現於1984年的住宅樓施工中,城墻磚上還有“濠州”等銘文,專家斷定,南門從唐沿用至清,被稱為“一部城門通史”;西門發現於1995年的西門街拓寬改建工程,城門從五代沿用到清,各個時代的城墻基礎、磚鋪路面的地層疊壓關係極為清晰,有意思的是,北宋時期路面車轍痕跡深凹,路面損壞嚴重,而南宋時期路面車轍淺、路面平,説明北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南宋時期戰亂頻繁、經濟蕭條、人口稀少;東門於2000年古運河風光帶的改造建設中被發現,從唐沿用到清,這裡有我國最早的南宋時期雙甕城的完整城門防禦體系,比明南京城中華門還要早200餘年。據説當年整治古運河碼頭的條石,夾縫中的蜆子殼就有幾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