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本片從比較全面的角度考察了80年代的寧夏黃土高原的生存狀態,作者也較明晰地從幾個方面對這裡的生活進行了探討:水、糧食、扶貧、教育、勞動輸出。對當地農民、政府官員、扶貧工作組等進行了大量的採訪,試圖找到這裡導致貧瘠的主要因素以及擺脫貧瘠所能採取的方法,全片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的生存狀態。
該片以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所取得的巨大變化、巨大成就為主要內容,突破以往成就片的舊模式,選取與人民生活有關的方方面面,以人帶事,以點帶面,在宏觀的歷史背景下,尋找微觀的切入,做到了小切口,大立意。是一部生動的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紀錄片。
十集系列片《望長安》是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重大文化項目精品工程,該片以理性的光芒縱橫五千年,詳盡、系統地闡述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時期所創造的燦爛的文化,激情澎湃地謳歌了那些激動人心的歷史年代給今天的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所帶來的博大、深遠的影響。
該片以超邁的歷史眼光,深刻剖析了一個頑強保存華夏文明正朔、直接見證華夏民族榮辱興衰的大城,在歷史長河中具有的特別作用和特殊地位,令人信服地呈現了在一次次滄桑巨變後頑強崛起的南京城,乃是中華大地當之無愧的英雄之城、勝利之城、博愛之城。
通過紀錄電影《長安街》展現的“變化”,不僅僅是一條街道的“物理變化”,還是被近百年曆史風雲雨洗禮之後這條街道發生的“化學變化”,這種變化不但體現在長安街,還從這條街放射出來,影響著我們的國家,聯絡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原因很簡單:長安街首先是一條政治街。
該片收集梅蘭芳生前留在世界各地紀錄他生活和舞臺藝術的影像資料;追隨他生前的足跡,在他住過的老房子裏,展示他留下的珍貴文物。在他演出過的舞臺上,在他訪問過的國家和城市中,透過歲月的浮塵,探尋梅蘭芳留下的印跡。本片還將記錄梅葆玖先生對父親的深情回憶,讓今天的人們從這位七十歲老人的藝術和生活中,從他的歷史走近大師梅蘭芳。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年:1996-8 本書較為全面地論述了電視紀錄片及其審美的諸多方面,對初涉電視紀錄片領域的人是很好的基礎教材。本書內容形象生動,敘述淺顯易懂,語言流暢,且富文學性。最為可貴的是作者將自己的實踐、心得體會上升為理論,這恰是當今電視理論著作中所缺乏的。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出版年:2002-6 電視藝術作為視聽藝術,其畫面可欣賞,其聲音亦可欣賞。解説詞是電視聲音中最重要、最獨特的部分。其重要在於解説詞會直接影響人們對電視節目的認識,其獨特在於解説詞是惟一可以印成文字的聲音。該書從實用技巧入手,闡述了電視解説詞的特性、類別及相關問題。
高峰 男,1955年出生,回族,北京市人,中共黨員,高級編輯,中央電視臺副臺長,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總裁,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 1983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同年進入中央電視臺;200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1992年開始,先後擔任專題部副主任、紀錄片室主任、國際部副主任、青年部主任、中央電視臺社教節目中心主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擔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會長、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影視委員會副主任。 高峰作為紀錄片導演,曾製作過大量系列片和單本紀錄片,大型紀錄片《解放》、《勝利》;單本紀錄片《闖江湖》和《蔣兆和的流民圖和丹尼亞的日記》等。這些創作獲得過較多的國際國內等重大獎項,對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創作及科教頻道的創立具有突出的貢獻。
真實或不真實不是紀錄片與故事片的根本區別,不能從表象上加以界定。一部好的故事片、藝術片如果能揭示生活的本質,也是真實的。
對於紀錄片創作我有這樣三個想法:一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智慧,二是借鑒國外的藝術形式,三是建立自己紀錄風格。
文獻紀錄片是很有價值的,我覺得咱們中國缺一個頻道,一個文獻頻道,在我的概念裏,文獻不僅僅是政治的,還包括歷史文化的。
從1979年開始,中央電視臺辦了兩個欄目。第一個是一月份辦《外國文藝》,在那時候開始是外國紀錄片和電視劇開始。……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已經成為共和國的歷史影像檔案館。在數字時代的今天,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又是如何發展、如何定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