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文歷史 | 人物 | 軍事 | 探索 | 時政 | 社會 | 其他
歷史秘聞 | 考古發現 | 皇陵 | 古跡 | 大清 | 慈禧 | 傳奇人物 | 軍政名人 | 武俠 | 將帥 | 二戰 | 戰爭 | 宇宙奧秘 | 地理風光 | 自然 | 災難 | 動物 | 科技 | 靈異未知 | 奇聞異事 | 揭秘 | UFO | 懸案 | 文物 | 航空航天 | 建築工程 | 抗日 | 文明 | 事件 | 外交 | 文體明星 | 社會名流 | 體育 | 女性 | 娛樂 | 青少 | 改革開放 | 文化藝術 | 農業 | 經濟 | 宗教 | 西藏 | 民族民俗 | 百姓故事 | 刑偵 | 慶典 | 經典紀錄片 | 毛澤東 | 周恩來 | 鄧小平 | 宮殿 | 民國 | 世博 | 幹屍 | 希特勒 | 古墓
央視特別節目 | BBC紀錄片 | 新影紀錄片 | 央視欄目 | 探索發現 | 美國歷史頻道 | CCTV9特別呈現 | CCTV9歷史傳奇 | 經典人文地理 | CCTV9發現之路 | 地理中國 | 可凡傾聽 | 音樂傳奇 | 軍事紀實 | 看見 | 深度國際 | 百戰經典 | 第10放映室 | 見證 | 這裡是北京 | 檔案 | 行者 | 百戰經典 | 經典傳奇 | 記憶 | 重訪 | 華人世界 | 走遍中國 | 老梁故事匯 | 真相 | 國寶檔案 | 綠色空間 | 人物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央視精品紀錄片 | CCTV-1 | CCTV-2 | CCTV-3 | CCTV-4 | CCTV-5 | CCTV-6 | CCTV-7 | CCTV-9 | CCTV-10 | CCTV-12 | CCTV-音樂 | CCTV-新聞
1949-1978 | 1979-1999 | 2000-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蒼蠅面罩”是奧地利建築事務所魯克爾公司于1968年設計的一款 “環境變換器”。內置了若干視聽過濾器,能夠使聲音失真,並將佩戴者的視線分散成不同的層面。
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明鏡》週刊5月28日報道,近年來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主題之一,但真正為應對氣候變化所採取的行動卻總是相對遲緩。為了警示人類對氣候變化的慵懶態度,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美術博物館近日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展覽,展示了氣候變暖災難真正降臨後,人類的生活將會如何。這場名為“氣候膠囊”的展覽從5月28日開始,展示了人類在洋面升高的海洋城市和其他人造的封閉式環境下的生活狀態。
主辦單位總結了一系列大膽的而又滑稽的方法,來應對增溫後日益荒涼的世界。館長弗裏德里希·馮·鮑裏斯指出,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辯論很多,但真正涉及解決方案的卻極少。因此此次展覽的重點是要警示人們,雖然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了很大危害,但現在補救還為時未晚,必須放慢甚至停止氣溫的增長趨勢。
博物館在一份新聞稿中寫道:“在大家尋求替代的解決辦法時,有一類方法很少在公眾場合討論,那就是適應氣候變化。” 在“氣候膠囊”展覽中,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都為此絞盡腦汁。比如建築師文森特·卡勒博就採取了極端的逃避主義,他計劃打造一個名為“利利帕德”的漂浮城市,這個城市將成為氣候難民逃離海洋的一個庇護所。
1960年,巴克明斯特·富勒和束基·薩達奧設計出了烏托邦式“曼哈頓上空穹頂”, 這個直徑長達2英里(3200米)的玻璃罩罩在曼哈頓上空,無論冬夏都能夠自動為紐約人調控溫度、凈化環境。
同時,此次展覽還探討了使用化學和物理措施來調節天氣的想法。其中不乏一些頗具戲劇性的計劃,最突出的代表就是1947年,美軍人工合成的“雲團”來減弱了加勒比颶風的實驗。也有其他更常見的一些建議,比如將屋頂和街道刷上反光白漆,以減少全球氣候變暖。 (海瀾)
“懸浮空間”是奧地利魯克爾公司1972年的另一款設計,它本身是一個人造球體,裏面種有兩棵棕櫚樹,兩棵樹中間懸著一張吊床,充分展示了人們如何在喧囂的都市享受私密個人空間。
“漂浮城市”是建築師文森特 卡勒博為氣候難民打造的庇護所,即使海面升高席捲了很多世界上海拔較低的地方,人們仍能選擇這個城市逃離厄運。
勞倫斯 曼斯特福設計的“塑料空間”,他幻想人們可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逃離外界惡劣的環境。
阿根廷藝術家托馬斯 薩拉切諾2005年創建的“飛行花園”,可謂是漂浮在城市上空的另類城市綠地。
芬蘭藝術家伊爾卡 霍爾索的“自然博物館”,是一組數碼照片形成的蒙太奇,將我們現在看到的環境變成了一個個沒有生命力的商品,所有森林和野生動物都移到室內變成了博物館的展覽品。
責編:李凡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