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離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黃鶴導演手記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來源:央視網 2018年02月20日 17:39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我愛這個團隊,從前期到後期我都愛。我知道,再過幾天,舌尖攝製組的夥伴們就要各奔東西,這一刻其實是略帶傷感的。寫下這篇不算導演手記的手記算是一個總結,也是給自己的一段美好記憶,留給未來。

從2017年6月的前期調研開始,到2018年2月的後期製作結束,八個月的時間,我和團隊去了20個城市,接觸了136個人物,調研及拍攝了120種小吃,最終找到了6個主要人物並完成這一集,這是工作的總結。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關於拍攝工作並不想多説,紀錄片拍攝的困難與艱辛,每個紀錄片工作者或多或少都有著相同的際遇,所以這不值得一提,我更想説説舌尖團隊這些人,這些事。

 

關於總導演,一個對紀錄片充滿無限熱情,又能夠掌控全局,認真到可怕的人,總在不經意間一句話不説地把我手裏的盒飯搶走,然後給裏面夾上幾塊我最喜歡的四川泡菜,瞬間的莫名其妙頓時都化為滿滿的感動…… 也總是在我徬徨躊躇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給我一個明確的方向。雖然我經常都會在她的咆哮聲中微微一顫,但她帶給劇組的溫暖終歸勝過了一切。

關於總策劃,一個被總導演形容為兵馬俑性格的人,在前期拍攝結束後發微信給我説了一句話:“我特別喜歡你的團隊,除了導演,各個都特別棒!”還附帶上一個詭異的笑臉表情。在後期機房連續熬夜的日子裏,也會偶爾給我發來一句:“瓜娃子,快下樓,我帶你吃碗麵去!”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我的搭檔攝影師,多年的配合,一個眼神就能彼此理解對方的人,在舌尖的拍攝過程中幾乎每天都是14個小時的超負荷工作,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總是在和光線搶時間,這是他的工作狀態,要不是有著過去作為職業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估計支撐不到拍攝結束。

導演黃鶴(右)和攝影師劉子楠(左)

導演黃鶴(右)和攝影師劉子楠(左)

在轉場騰衝的拍攝過程中,由於過度疲勞,團隊近一半的人還是因為身體出現各種狀況同時被送進醫院,可沒想到的是所有人都在短暫接受治療後第一時間返回到了拍攝現場……

拍攝結束後的北京機房,在沒日沒夜的後期剪輯中,幾十個小夥伴傾盡全力投入到這部片子的最終呈現上,他們用90後最熾熱的激情默默奉獻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我總喜歡記錄夥伴們在機房的各種東倒西歪,記錄鏡頭背後的故事,每一個人都很享受這樣的集體生活,可能幾十年後這也算是一段芳華的記憶。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200多個日夜,有些記憶都有些模糊了,可能是每天十幾個小時的疲勞讓我對很多事情都有些記憶不清,但清晰地記得騰衝董官村那一對挑擔的夫妻,用一碗小吃,在大山深處帶大了兒孫。雖然群山無法逾越,但勤勞與智慧卻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句話正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董官村的幾天拍攝下來,我和我的攝影師搭檔劉子楠被他們質樸的生活打動,以致于我們一定要盡一切努力通過鏡頭呈現這份溫暖的幸福生活。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黃鶴導演手記

有人問,這一集小吃能代表中國小吃嗎?我想説沒有任何一部片子能代表中國小吃,中國地大物博的土地上,每一樣小吃濃縮的是一地的風土人情,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方言、氣候、人和人之間的情感,怎麼能夠在這一集50分鐘的紀錄片裏面淋漓呈現呢。這些不過是眾多小吃故事裏面的一個縮影罷了。每個人對於小吃的感受或許不盡相同,但小吃對於我而言,應該是包含了兒時的記憶,對故鄉的思念,對味道的堅守,對技藝的傳承,還有順應時代的活力,這是我對小吃的理解。

對每一個拍攝對象,對總導演,對團隊中的每一員,信任是一樣的。我和我的團隊用200多天的時間,帶回了40T的拍攝素材,在播出前的最後時刻完成了這集片子的後期製作。信任和被信任是相互的,我們不能辜負每一個人的這份信任。

大愛每一個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付出努力的人們。

導演黃鶴和他的拍攝團隊

導演黃鶴和他的拍攝團隊

我要糾錯編輯:李莉 責任編輯: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更多
《傳家》
體驗最中國的生活情趣和智慧。詳細 >
《品牌的奧秘》
通過品牌的窗口觀察世界。詳細 >
《大運河》
世界最長運河穿過的中國歷史詳細 >
紀錄圖集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