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0月27日,CCTV-9央視紀錄頻道小九給大家上了一盤重陽糕(看看我們都幹了啥&舌尖溫情回歸 想看的請戳藍字哦!)。
昨晚,小九又為大家帶來我們的外籍攝影師Ton與一隻餃子的“搏鬥”(觀看視頻)。從昨天開始,小夥伴們陸續發來詢問,希望更多了解我們的外籍攝影“大神”。
好吧!小九現在就滿足你們,獨家探班又來啦~
[本站]:江南
[鎖定目標]:Ton
[爆料主題]:當老外攝影遇上中國美食
Ton
Ton從業近二十餘年
歐洲劇情片和紀錄片行業知名攝影師
影像風格以生動紀實與唯美相結合
曾多次獲得柏林、荷蘭、阿姆斯特丹等
多個國際電影節的最佳攝影獎和提名獎
Ton,是CCTV-9央視紀錄頻道“舌尖3”全新團隊請來的第二位外籍攝影師。
和搞笑的老班不同的是,Ton給人的第一印象:高冷,不茍言笑,高深莫測。
其實啊,Ton人特別隨和。每次大家喊他“痛”,他都會笑笑回應你。
作為一名資深的攝影人,Ton參與過多部國際獲獎電影、紀錄片製作。但拍美食,還是第一次。來之前,他很猶豫:“美食紀錄片,能拍啥?”
沒想到,一來他就——
被中國美食“撞了一下腰”
01
多麼Ton(痛)的領悟
為了讓他對自己的拍攝對象有個更感性的認識,導演領他上廣州深度體驗了中國美食——喝早茶。
上午八、九點鐘光景,走進人聲鼎沸的茶樓裏,Ton眼都花了:你們中國人/廣州人吃個早餐都這麼多花樣的?
有一次在食品車間拍攝,拍完剛一放下機器,Ton就忍不住跟大夥兒一起搶剛出蒸籠的點心。
好不容易搶到一塊,慌不迭就往嘴裏送,瞬間燙起一個大泡…
真該教教他中國的諺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Ton在食品車間拍攝
02
身懷絕技
所謂入鄉隨俗嘛,來到中國,當然是吃中餐,Ton也不例外。
不過攝製組成員驚奇的發現,他筷子使得好像還挺好?
頑皮的導演眼珠子一轉:
“來一碟花生米!”
結果,Ton也毫不示弱,挑釁道:“來個遠的,還是近的?”
事實證明,Ton可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穩穩噹噹的把遠處的花生米夾回來~
翻譯妹子好奇地問他這身絕技從何而來,Ton的回答卻讓我們著實有些意外。他説,歐洲人現在可愛用中國筷子了!
原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好多歐洲大城市都流行使用中國筷子。
因為他們認為用刀叉吃飯太快了,對身體不好,而用筷子能放慢進餐速度,有利健康。
03
“中國功夫”
前後長達一個多月的拍攝、與中國美食零距離接觸,不學點“中國功夫”怎麼行?
於是這天,完成拍攝後,Ton開啟了中國美食“功夫”的取經模式——包餃子。
拍攝對象,90後美女廚師成了他的師父。
Ton的“中國功夫”到底學到手了沒?
他能吃上自己包的餃子嗎?(觀看視頻)我們的外籍攝影師Ton與一隻餃子的“搏鬥”
04
等風來
探班的第二天,拍攝主題是收割稻子。
跟著攝製組長途顛簸,小九來到鄰近省份一片開闊的水稻種植基地上。
“我想要個特寫。”
導演猶豫了一下,還是提了要求。猶豫是因為植物的特寫比較難拍,怕Ton不樂意。
Ton倒沒説啥,跳下田,一屁股坐到田埂上,調試好機器,嘀咕了一句:
“Wait for the wind.”
然後就不動了。
眾人沒聽清,以為Ton罷工。
翻譯説,他在等風來。
最後拍到的畫面,把導演美哭了,簡直驚艷。
想看等風來的成片嗎?期待播出吧哈哈!
05
隔空喊話
空曠的田野,視野一覽無余。
機位架在田地盡頭,收割機在田地的側面待命。Ton希望收割機最後還能迎著機位來一段,於是攝製小分隊和收割小分隊開始協商。
電話打通後,調度在那頭陳述了無法達成的原因,説距離太短。Ton 這邊目測後認為足夠。
田頭參照物不多,雙方又都説不清楚,不免有些爭執,嗓門都越來越大。連平素和聲細語的導演也急了,拋開手機,乾脆衝著田地那頭開始了隔空喊話。
此時已經是下午四五點的光景,還有一會,太陽就要下山了。
這才是Ton真正著急的理由:
一位好的攝影師,對光線的運用是極為講究的。